内容详情
 
利澳-利澳娱乐-「全球站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04 19:57   

  利澳-利澳娱乐-「全球站注册」为更好地掌握策划,运用策划,我们有必要了解策划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策划工作。

  由于报道策划是认识能动性的体现,所以是否进行报道策划,传播效果大不一样。从新闻实践看,策划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第一,深化报道主题,突出报道重点。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它们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没有重点,就无法凸显事物的价值与内涵。策划就是为了突出重点,以具体事物为观察点去透视和展现大主题、深层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第二,赢得更多的受众。报道策划往往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所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及时而准确把握发掘新闻价值。策划行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把一些已经存在并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媒体的介入而托出水面,形成一个此起彼伏、扣人心弦的现实生活事件,报道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然让人争相传阅,爱不释手。

  第三,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都市报崛起以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成为记者的家常便饭。只要新闻事实一发生,各家媒体都会派出自己的记者去“抢新闻”。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传媒不仅要努力向受众提供独家新闻,而且也要尽力推出独家报道。如果说“独家新闻”主要是指“新闻事实”的独家,那么,“独家报道”则是在其他媒介对某一新闻事实已经作出报道的情况下,强调报道视角和思想观点的独家。怎样抢到独家新闻,需要策划;如何形成独家报道,更需要策划。报道策划在促进媒体推出独家新闻和独家报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闻工作。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首先,从实际出发,新闻策划不应干扰新闻源。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社会公众对媒介的基本要求,也是媒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必须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讲究真实性,主动接受各种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

  策划前,必须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作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为了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其次,以“新”制胜。新闻策划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缺乏创意,没有新颖的构想,只是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便谈不上新闻策划。要提高新闻策划水平,既要涉足别人未曾涉猎的领域,同时也要采取别人未曾试用的形式,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报道形式会给报道内容增添新的内涵和效果,报纸版面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装点、美化,它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载体运用、栏目设置、版式设计、标题制作等方面都要匠心独运,真正使形式与内容珠联璧合。

  要做到创新,要求策划者必须具备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前人没有提出的新的方法、构想、模型,得到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经验,进而将实践活动推向前进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做到前人所没有做过或者做得很少的内容。如果报道对象已被广泛报道,也要找到它的亮点,以求新鲜,或是深入挖掘,以求深刻。另外,还要重视新闻报道形式上的创新。受众在面对过量信息时很自然容易产生厌倦、丧失耐心,所以仅仅策划出好的选题还远远不够,在策划报道形式上也需要下很大功夫。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报道方式大致有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介介入式等等,也经常见到多种报道方式被灵活多样地组合使用,这种组合使用本身也算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大可不必完全拘泥于这几种形式,策划者在实践中应当依据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环境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与报道对象最匹配的报道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以读者需求为根本。由于新闻策划是报社有目标指向的新闻筹划活动,是新闻人的一种主观行为和“议题设定”,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和读者不买账的局面。因此,策划人必须要了解读者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策划,千万不能我行我素,将一些读者根本不关心和喜爱的选题搬进策划中来,自我“作秀”。

  新闻报道策划是当前我国新闻学界与业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除了学术研讨,不少新闻院系已经将新闻策划这门课列入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程。这反映出我国新闻院校特别是高层次学生培养中对此课题的重视。①在中国知网,截止到2013年12月12日,输入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出现536篇相关论文,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关键词,搜出《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前景展望》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两篇相关论文。然而,输入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并含词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并没有相关研究成果。也就是说,研究新闻报道策划的论文占主要部分,研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论文还寥寥无几,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几乎没有。有鉴于此,本文摘取《大河报》2013年3月8日以来,按照原有的新闻报道策划而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为例,贯穿新闻报道策划理论,探讨都市类报纸如何对重大事件进行新闻策划。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形态的媒介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是每个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需求上,这就使得出色的新闻报道成为媒体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色的新闻报道离不开统管全局的新闻报道策划,特别是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就必须把新闻策划置于重要的位置,使“策划”贯穿整个“新闻报道”的始终。

  媒体竞争是三维竞争,如何满足受众、如何胜过竞争对手、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与特色,②这都是媒体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报纸内容的“独家”而言,《大河报》已由原来的独家新闻信息,转化为对同一信息的“独家认识”和“独家表现”。所以一直以来仍享有“全球报业发行百强”和“中国百万大报”等口碑。

  国务院于2013年3月7日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作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肩负着“内陆开放高地”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在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的情况下,无论从区域宏观战略还是现实路径来看,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为清醒的发展考量,不失为中原经济区实现突破口的现实路径选择。

  《大河报》紧紧抓住行业市场行情与该事件的重大意义机遇,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相统一,于2013年3月8日相继展开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报道策划,一直与该区起步、建设同步,不间断,连续又持续的策划、报道,是以求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创造性策划活动。

  1995年8月1日创刊的《大河报》,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其新闻报道策划向来注重以民生视角解读新闻专题。比如,此次关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闻报道策划涉及的临空经济,就是从民生角度考虑的速度经济,以航空物流为主要承载、以航空枢纽为主要节点、“尽快得到”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

  (1)报道时间。从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暨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规划方案新闻会”为起点,《大河报》持续至少两个星期(或三个星期)的新闻报道策划,即从2013年3月25日至2013年4月6日,并持续关注、跟进报道。可以说,《大河报》的新闻敏感性极强,在新事件即将萌芽时期,就已经策划如何报道该事件发展的动态趋势。因此,从时间上来说,《大河报》具有前瞻性、连续不间断性。

  (2)报道内容设计。《大河报》3月26日见报内容有新闻会现场内容(预计一个版)、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规划文本(预计3个版)及延展报道。延展报道涉及航空经济的影响及对全国的影响。其中航空经济的影响分别从对经济的影响(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总部经济及人才聚集、郑州嵌入了世界经济链)、对生活的影响(出行的改变、居住的改变)及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候机楼成为候机城、航空大都市)等入手。

  《大河报》具有敏锐树立品牌与“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精品与深度意识。策划涉及探讨航空经济“为什么建”及“如何建”的问题。从国家布局的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中长网)、地理和区位优势(公路和铁路都是一般辐射的两倍,放在郑州辐射范围大)及对河南的支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推动河南产业升级,对产业形成引导)等方面深度分析报道。

  总之,《大河报》起初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闻报道的安排是3月26日(预计6~8个版)、3月27日(预计4个版)、3月28日(预计3个版)、3月29日(预计3个版)、3月30日(预计2个版)、3月31日(预计2个版)、4月2日(预计2个版)、4月3日(预计2个版)、4月4日(预计3个版)、4月5日(预计3个版)、4月6日(预计2个版)、4月7日(预计1个版)及4月8日以后如何持续。

  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闻报道策划初步出来以后,接下来是记者们的系列成功采访。比如,2013年3月8日《〈大河报〉把握郑州航空港建设新机遇 打造全国智慧旅游示范》、2013年4月8日A06版《郑州航空港的博鳌回响》、《郑州航空港 引起三轮冲击波》、2013年4月10日A11版《一枝玫瑰的芳香之旅》、2013年4月11日A04版《郑州科技成果交易会交易额破200亿,“航空港”机遇被看重》、2013年4月15日A09版《“快”时代,快递“空战”序幕已开》及后来的系列报道2013年5月3日A04版《踏访“云端之城”上海》、《踏访“云端之城”郑州》。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20日,用了四个版面分别就此进行了报道,即 A11版《2012中国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对接会举行 航空物流巨头,追着商机到中原》、《“苹果”想搭“空桥”飞美国》、《半个小时发完一盒名片》,A12版《“为河南搭建通向全球的空中走廊”》,A13版《追随中国经济发展 一路追到郑州》,A14版《想到4S店里看飞机?这里可以满足你》、《20项支持政策 项项“真金白银”》等。

  此次新闻策划,《大河报》再次凸显其“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的报业理念。内容上涉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知识普及,让读者对其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后续报道其重大意义及如何建、建设中的问题等,具有紧凑性、连续性、相关性。可以说,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

  《大河报》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新闻报道,使广大读者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通过媒体间接地促进了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良性发展。但是,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尊重客观事实。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新闻策划只有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摸准“脉搏”,吃透中央的精神,找准切入点。《大河报》策划3月25日的见报内容是基于3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世界500强的高峰论坛等。

  其次,把握策划的“度”。新闻报道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必须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不应追求新闻炒作,偏重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报道策划,《大河报》的内容报道不是迎合商家的需要进行宣传,而是基于社会发展有利的方面进行的报道宣传。

  最后,强调现场应变。策划的作用在于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但是策划不能过细,不能把记者手脚捆得太死,报道策划方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报道策划涉及的采访对象一旦有变化,记者会立刻思考采访另一对象所要着重涉及的方面。

  从近几年新闻改革实践看,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实践证明,新闻报道策划是做好报刊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新闻报道策划是媒体的集体创作,有利于充分发掘新闻价值,关注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弘扬主旋律,使编辑部在思想上取得共识,将新闻报道聚集到主题上。依据策划的方案,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用实际行动扬善抑恶、为民分忧,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与舆论导向作用,提升传播效果,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①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的发展历程及现实责任》[J].《中国记者》,2007(12)

  炒作:忽视新闻真实性,将新闻报道策划等同于策划新闻。众所周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这是新闻策划的立足之本和最根本法则。由此我们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时候,必须认识到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报道进行的策划,而不是撇开新闻事实本身进行的策划。

  新闻炒作是传播者对新闻报道活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谋划和设计,是新闻策划的一种异化,是过度策划、策划不成功或强行策划。新闻炒作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新闻媒体超越新闻事实,片面制造轰动效应并进而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我们讲的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不是超越新闻事实的纯主观活动。

  浮夸:策划目的不明确,选题缺乏分量和厚度。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目的性决定了策划的深度和广度,策划的目的越明确,也就越意味着减少了报道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媒体在策划一个选题或组织一组报道的时候,不仅要想一想这个选题或这组报道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还要考虑这个选题或这组报道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是否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群众生活;是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心愿。

  零散:策划缺乏系统性,未能宏观考虑和总体把握。在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中,常常会遇到“风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即由于对新闻报道策划的可行性认识不够充分,对报道时机的把握、报道难度的估计以及思想准备、物质条件等方面缺乏系统周密的考虑,导致策划陷入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进行策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只凭一时的激情,只求一时的轰轰烈烈,而要进行长计划、短安排,对报道过程中各种细节作全面考虑和超前预测,把事情想得越周到越好,想得越复杂越好。并且在制订策划目标时留有一定余地,具体实施起来才有备无患,以免发生变故而弄得措手不及。

  短促:缺乏长期性和前瞻性,反馈控制不力。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中也屡见不鲜,不少媒体在策划时缺乏科学性,只注重前期策划,而忽视后期控制协调,目光不够长远。

  同质:缺乏创意,照搬照抄,趋同从众。目前,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中还存在一味照抄照搬的做法,缺乏独创性和新鲜感。新闻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出新求异。只有在时间和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视角予以报道,才能出奇制胜,达到策划的目的。要创新,就必须综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挖掘过去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富有新意的创意和设想。否则,如果老是对自己过去的东西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对别人的东西顶礼膜拜,谨小慎微,就永远难以出新。不少媒体的编辑在策划时重借鉴,重经验,轻创造,往往选取常用的思维方式,没有追求新颖独创的思维动机和目的。因此,策划出的方案平淡无奇,内容和形式大多与人雷同,没有个性。特别是政治性较强的宣传,往往是上级党报开了什么栏目,县市党报就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相应开设什么栏目,缺乏自己的特色。

  媒体在策划时,应该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适当的操作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对于改进新闻报道的效果是大有益处的。重大新闻报道策划误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宏观方面看,如相关法规不健全,新闻体制不完善等,这有待新闻实践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微观层面来看,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新闻策划水平等,这都是规避重大新闻报道策划误区的当务之急。

  明确舆论导向,克服功利性策划。新闻媒介担负着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责任,传媒要提高引导水平,胜任引导任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整自己的眼光,在报道中体现一种思想的制高点。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是集团性操作,应该把整个团队的智慧、创意、能力调动起来,从而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发掘事实内蕴,剥离混乱的现象而凸显和展示事实本质信息。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引导读者拓宽思路,积极向上,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策划主体以一种内在的职业道德感来自我约束,养成实事求是讲真话的报道作风,抵制形形的功利主义策划、有偿策划,这对新闻策划保持高品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服功利性策划,就要坚持以新闻的导向价值作为考虑是否进行新闻策划的前提,选择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的报道,更好地体现导向价值。如果新闻价值与导向价值发生矛盾,必须以宣传价值为主。

  以北京电视台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专题片《红飘带》为例。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讴歌红军长征将士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反映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发生的喜人变化,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策划推出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专题片《红飘带》。这个系列报道采用行进式和体验式报道方式,选取红军长征中30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展示了中国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进程,表现了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解放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30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专题片《红飘带》播出受众反映强烈。

  符合客观实际,走精品策划之路。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新闻事实。对于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来说,这里所指的实际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地域的实际,即新闻策划要符合新闻事实发生的实际;二是新闻媒介本身的实际,即新闻策划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贪大求全;三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即新闻策划要考虑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新闻宣传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大新闻报道要找准切入点,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在重大新闻报道策划过程中,筛选那些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实、典型事实和代表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进行策划,并且要控制新闻策划与常态新闻宣传比例,调控新闻策划数量,不要刻意策划、盲目跟风,要走精品之路,这才是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理智的选择。

  以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近几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报道为例。如何做好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报道,使会议新闻不枯燥,观众爱看还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呢?新闻中心近几年先后策划了“两会直通车”、“两会建言”等多个小栏目在各档新闻节目中播出。“两会建言”在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会时,就在第一时间言简意赅地把代表的建议和委员的提案告诉给观众;而“两会直通车”则是由记者每天值守新闻热线,把市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带到两会上,听听委员的建议,并采访相关的人大代表寻求解决方案。这些新策划的小栏目显然与其他同类型媒体单位形成了不同的报道风格,贴近观众,可视性强,收视率高。

  提高新闻策划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媒体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的创造性的竞争。可以说,比起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策划来,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更能考验媒介从业者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策划主体的策划水平,对于走出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误区很有帮助。

  把握适度原则,禁止滥用策划。在具体实施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时,应操作适度,注意分寸。新闻报道策划只是媒介日常工作中的“调味品”,而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才是媒介的“主食”,它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报道客观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闻事实,传播新近变动的新闻信息。如果媒介为追求轰动效应,整天沉湎于策划一个接一个的社会事件,那么势必冲击它的基本任务,造成主次颠倒、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过多过频的策划还会影响采编人员在深入研究和报道社会现实问题上下功夫。“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他们整天疲于策划,没有时间去“跑新闻”,其报道的质量必然要大打折扣。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必要的,但这不是重大新闻报道的全部。

  实现社会效果最优化,是把握好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度”的最佳尺度。在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中,只考虑主观愿望,不管受众需求和社会效果的策划可能是盲目或危险的策划;只考虑受众关注点,不顾事实和社会效果的策划可能是不真实的或不负责任的策划;而只从急功近利的社会效果出发,不顾事实和受众需求的策划则是虚假的或枯燥乏味的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媒体编辑层面的策划活动,主要指“主体受新闻触媒刺激,为满足受众传播的需要,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合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媒体宣传目的的群体决策思维活动”。

  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不仅能充分挖掘新闻事实在宣传中的爆发力,而且能让媒体达到超过预期目的的宣传效果,反之则不然。而要达到这个效果的最有效策划方案之一,就是要在策划中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对人性的挖掘。前几个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其他频道播出的抗震救灾的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连续一个多月的连线灾区的新闻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以最多的人力物力、最多的时间去采访报道地震灾区一线那些亲人生离死别、救援人员一次次地忘我奋战的新闻,包括几位国家领导人赶赴救灾现场的消息,救灾一线充满现场感的一个个画面和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现场声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每看一次电视都热泪盈眶,收视率空前飚高,而且反复的报道都没有让观众产生腻烦或者反感,这不仅是因为地震灾难本身的新闻性带来的热点关注,更重要的是中央电视台在这次的战役中注重从触发人性最根本的情感点着力进行报道策划,同时记者们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奋战在前线,他们参加救援,艰苦采访,分担痛苦,传递消息。人们都说:“记者与中国军人一样是最可爱的人!”因为这次牵动人心的救灾报道,因为这次救灾报道中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光芒、勇敢与毅力,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中央、省级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做得较早,也做得较好,这和他们的新闻资源与总体实力有密切关系。那么市一级地方台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怎样力避自己的弱势,运用好新闻报道策划这个武器呢?笔者认为同样也应该把人文关怀作为策划运用的要素,那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地方台要把握好全国、全省的大事在当地举办的机遇,在每条新闻中做足人性化文章。比如2007年全省“老运会”在龙岩召开,龙岩台的记者在采访女子健身舞比赛中,发现参加比赛的都是平均年龄已近70岁的耄耋老人,采访的新闻要出彩,就一定要体现老人们坚强的生活信念。于是记者在得知参赛的老人中有一位是得了癌症但仍然坚持锻炼、参加比赛时,记者以“生命在于运动”为主题,细心地用特写拍摄了老人们充满活力的身姿、细心的装扮和欢快的笑脸,采访了老人们坚强的心态,并用老人的一句:“只要心里有春天,我们就永远18岁。”的同期声作为这条新闻的结尾。这篇名为《我舞夕阳满眼春》的新闻特写,当天晚上就在《福建新闻联播》中播出,并成了这次老年运动会上的一条好新闻。

  其次,地方台新闻报道策划应该拓展人文关怀的多种空间,开拓城镇和农村市场,并实行市民化战略模式,改变刻板、空泛、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呈现亲民近民的报道风格,以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关注社会新闻。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各地积极贯彻十七大精神,龙岩城区一个社区要去和挂钩的贫困村开展共建活动,龙岩台的记者就帮助他们策划共建内容。包括给贫困村每位村民买医疗保险、筹资10万元资金帮助贫困村成立扶残助困中心、农业项目协助等等。活动开展后,当地农民特别满意,都说十七大召开后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村里一个得病多年、因病返贫的农民拉着采访他的记者的手高兴地哭了很久,因为他终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了。这条新闻事件当天晚上首先在中央一套《晚间新闻》和多档新闻中滚动播出,第二天又在《朝闻天下》中播出,福建台也及时在《卫视新闻》播出了。无巧不成书,当时龙岩市新罗区准备在城区各闹市区设立多个“十七大精神市民读书室”,龙岩台的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给他们提议说把各乡镇农民文化大户的阅览室利用起来,办成“十七大精神农民读书室”,于是近20个“十七大精神农民读书室”成立了,城里用专车把十七大的有关书籍、刊物、图文、音像资料送进村,各村的文化大户还当起了导读员,连不识字的农民都很快了解了党的十七大精神,这条新闻也在中央台的《晚间新闻》中播出,和前面那条社区帮扶贫困村的新闻仅仅相隔四天,创下了龙岩台五天内在中央台播出两条新闻的记录。

  再次,地方台还应该做到新闻人策划专业化与策划人队伍职业化,有针对性地选拔出具备见识力、创意力和协调力的记者,从个人素质到策划主体,从“智多星”式的个体向“智囊团”型的群体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策划机制;《北京青年报》总编张延平说:“重策划不能轻采访;读者会欣赏策划,但更看重新闻事实。”对于不同的新闻,报道必须立足新闻时效要求、价值大小和报道效果,权衡是否策划、如何策划,不能出现策划泛化。在策划中,地方台应积极选派指定专门记者投入对省级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定位和各时期的宣传重点的了解研究上,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提前介入一些单位、企业、街道、社区甚至个人即将开展的社会活动中,帮助他们做活动策划,替他们出点子,把他们的活动引导到能够给百姓、给群众、给社会提供实实在在的实惠的方向上来,经过这样注重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策划后,做出来的新闻,中央、省级媒体都会采用,而且能在省级以上媒体播出更是活动举办方所希望达到的宣传效果。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此类经过策划的新闻事件中,百姓真正得到了帮助、得到了好处,他们感激地方政府、感激党,地方台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这样的做法,使得策划后的每条新闻里几乎都有让人感动的细节。2007年,龙岩台的记者把新闻视线集中在农民、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这些社会身上,重点策划并采制社会各界出钱出力帮助他们的新闻,采制这些的人们在得到帮助后怎样回馈社会的新闻,和社会有关的新闻占了记者采制的新闻的75%。

  伴随信息传递速度和频率的加快,纵观电视荧屏,新闻报道同质化的新闻报道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在不少电视台内部,新闻稿件“饥一顿饱一顿”的问题也一直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新闻队伍建设停滞不前,采编人员业务能力遭遇瓶颈之困;另一方面,也与诸多电视台内部日常编排还只停留在来料加工上有关,即采制稿件局限在上面指派的时政报道和记者采制的社会新闻框架内,新闻指挥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大脑”的作用。欲想突破这一瓶颈、挣开这一枷锁,通过加强日常新闻策划,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厚度和广度来丰富新闻报道的版面势在必行。

  (一)新闻策划最现实的意义,就是以召开每周新闻策划会的形式,充当新闻报道的把关人和解惑者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漠视问题的存在。在此方面,每周新闻策划会议是这个问题的正解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召开每周策划会的形式对上周记者稿件进行全方面的体检。电视媒体的特殊性要求相关点评不能只停留在纸头上,更付诸于形象地指导上。每周的策划会上栏目制片或新闻监制可选择现场播放一些自己认为做的好的片子和存在问题的片子,围绕画面、解说、现场声等新闻元素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讲解,让记者知晓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在整个采编团队内形成一个比上劲、比质量、比学习的良好氛围。

  也可以说每周策划会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记者往哪里打,摆脱“摸着石头过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状。比如某周既有“35学雷锋日”“315消费者维权日”“312植树节”等重要节日,又有惠及民生的政策出台,策划会上,部门负责人就可以把这些拎出来,列为本周主攻方向,供大家日常自采中加以关注,这样一线记者也有的放矢,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再例如本周有个三农工作会议,我们可以指导并安排农业条线的记者采访一条去年农业的成果报道,届时放在三农工作会议报道之后,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我们新闻的可看性。不然等到三农工作会议召开当天再筹划做相关报道,已经时过境迁,无法有效实施。

  缺少对具体报道的日常指导是目前不少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最大不足,这也是有些稿件该做深做透却没有深入挖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每天编前会为主要形式的新闻策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眼下,一种集中一组稿件(三条以上)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的报道方式日益为广大电视媒体所运用,这种报道方式便是组合式报道。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全面、深刻地揭露问题,或通过从多报道对象的相互比较,说明问题和道理。新型报道方式在对新闻管理人员充分科学利用和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新闻策划也应顺势而变、因势利导。

  在这方面,每天编前会主要任务就可以对第二天版面进行会商,分析哪些是应强描淡些的,哪些是应重点“炒作”的,哪些是应养一养找到合适由头再报道的,这样一来一线记者可避免做无用功或“单枪匹马”作战,版面看起来也“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详略得当、节奏感强。比如说第二天某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正式开工建设,我们就可围绕这一话题策划组合式报道,第一条是开工现场报道,第二条是该轨道线路具体走向以及车辆编组、设计客流量等介绍,第三条是该轨道线路对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不少电视新闻栏目开设了深度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其实不管是深度的挖掘还是广度的拓展,都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有着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而每天的编前会上,栏目制片和编辑就可以与记者就深度报道的选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报道所选择的角度、注意的事项、表达的方式等头脑风暴式地集体会商。正如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信息的交换、思想的碰撞,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做精做细的思想源泉。

  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策划方案是一个台新闻策划能力的真实体现。不过,目前诸多地方电视媒体在此方面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而为。这就造成许多策划方案操作性不强、创新点不多。比如一到五一便是“劳动者之歌”,报道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到国庆便是“国庆成就报道”,反映人们收入水平增加了,住房条件改善了;一到春节就是“节日我在岗”,无怨无悔服务群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陈旧的方式和内容让报道缺少了看点和新意。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对重大活动、重要节日进行专题研讨,群策群力制定策划方案。

  当今,各种社会元素爆炸式发展,信息资讯井喷式呈现,地球村的日益缩小带来了新闻活动的越发频繁,策划大型的活动式和专题性的连续性报道业已是电视台增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