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合景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17 16:51   

  首页*合景注册*首页原标题:华珠传媒资讯|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以专业力量助力从化乡村文化振兴

  纸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得以记载、传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研究“造纸技术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议题极具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纸”顺势站上历史舞台,“纸质纸”则逐渐边缘化。

  面对这一情形,2023年9月上旬,广州市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合作开展流溪纸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秉承着“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原则,文广局希望整合专业力量,达成校地合作,一方面能够推动从化地域独有的“流溪纸”及其古法造纸技艺得到保护、传承与推广,另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赋能新文化建设并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9月下旬,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召开非遗项目流溪纸的摄制启动仪式,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党总支书记王日清,董从斌、邱兴联、刑永川等教授,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和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在启动仪式中简短致辞。他表示,此次非遗影像创作活动酝酿已久,是传媒学院以专业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学院非遗影像传播中心当下正在推进的三大项目之一。传媒学院将举全院之力做好该项目,从而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模式积累经验。同时,也是为年轻教师搭建专业实践的平台,进而以创作实践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桥梁。

  今年,传媒学院创建的非遗影像传播中心,拥有文创项目和影像项目的策划、调查、研究、导演、拍摄、制作的强大实力。专业的队伍和专业的设备,能够为此次流溪纸项目的申报工作,保驾护航,助推非遗挖掘、传承与保护。从化地域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而传媒学院具有专业的力量,因此此次合作,是将地方、高校、机构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对非物质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有效举措,能够推动从化区文化产业升级,大力推动本地旅游业发展,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

  在项目启动仪式结束后,“流溪纸”项目组成员带着院长的嘱托,在董从斌和邱兴联教授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赶往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开展第一次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流溪纸孕育之地,挖掘造纸背后的故事。

  广州从化,清代便有村民伐竹造纸,从化区吕田镇曾因造纸业繁荣被称为“纸峒”,清代《广州府志》记载:“竹纸,出从化之流溪堡,居民以竹造纸”,流溪纸发源地便是吕田镇的莲麻村。数百年中,流溪纸销往广州及周边地区,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传统纸媒遭遇冷遇。于是,挖掘古法造纸,追忆传统技艺,探寻文化传承,成为此行的主要目的。带着这样的目标,流溪纸调研小组在从化文化馆长以及莲麻村书记作为引领下,来到了从化腹地吕田镇莲麻村。通过书记的引荐,小组成员们首次见到了流溪纸的传承人——路国忠先生。在路国忠先生的引领和介绍下,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古法流溪纸的遗址,看到了遗址上的大批浸竹池、抄纸池,还发现了当年打浆用的石臼,了解到了该造纸独有的的制作工艺。并就路国忠本人与流溪纸的故事,展开了深度访谈,欲挖掘出古法流溪纸的历史秘密以及蕴含其中的独特传统。

  调研结束后,双方在村委会召开了关于如何开展流溪纸申遗工作的座谈会。会上,村委会书记表明了莲麻村打造“纸文化乡村”的美好期盼,希望以文化助推莲麻村的全面发展,并全权将申报工作委托给华珠传媒学院。调研小组就村委会书记的期盼及调研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未来工作的大致计划与拍摄想法。第一次座谈会在友好协商交流之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为后续申遗拍摄与申遗撰写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0月中旬,华珠传媒学院艺术指导邱兴联教授与编导楚泽芹老师带队,摄制组邓鹏老师与杨星堃老师、调研组彭惠婷老师与马若飞老师及两名学生一同来到莲麻村开启第一次拍摄工作。到达目的地之后,项目组成员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梳理了此次拍摄的主要任务。

  在流溪纸工作坊,项目组成员与传承人路国忠会面。路国忠介绍到,流溪纸的造纸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竹、砍竹、挞竹、浸泡、碎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后,一张绵韧匀净的流溪纸才能制成。其中,浸竹这道工序就需要半年的周期,因而需要极大的精力和时间,这也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一定的困难。摄制组因此也不得不根据造纸的具体工序周期来进行拍摄调整。但在村委会、摄制组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拍摄顺利地完成,流溪纸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一直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采用“产教融合”的基本办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要勇于尝试,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因此,学生们也同项目组的老师们一同参与到非遗申报工作当中,在具体实践中学习非遗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更多拍摄技巧。华珠传媒学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与地方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打造产学研平台,有利于传媒学院建设开放型大学,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此次流溪纸非遗项目由华珠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教授发起,得到传媒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由此搭建出一组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为“从化流溪纸”申遗蓄力。

  作为项目总统筹的张静民院长表示,非遗项目《从化流溪纸》的摄制是对源自明朝的流溪纸文化的传承,通过拍摄不仅能够锻炼年轻老师们的能力,还能积攒丰富的教学案例,使得教学不再空洞呆板。老师们亲身参与项目制作可以起到深耕教学、充实科研成果等作用。

  作为艺术指导的董从斌与邱兴联教授则从纸媒与纸文化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依然不能忘记纸媒的传统力量。流溪纸的造纸技艺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智慧与创新思想,这是值得千百年传承的精神。

  作为项目编导的楚泽芹老师,虽为年轻教师,但在大型的剧作中独立负责过编导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战和理论经验。她表示,一方面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此次项目的编导,希望能够通过所学为申遗助力;另一方面,期待能深入流溪纸背后的故事,真正挖掘出蕴含其中的古人智慧,再现真实的古法技艺,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为拍摄组的主力——杨星堃老师,其本硕毕业于伦敦知名艺术院校,拥有新闻与纪实摄影及视觉人类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可赋能此次非遗拍摄工作中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影像学的独到眼光。杨老师认为,非遗纪录片要遵循“不介入”的原则,保持非遗原貌,更真实地展现出文化本身的模样。从化流溪纸彰显出依山傍水下从化人民的社会生态,通过影像还原本貌,使得非遗纪录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对于参与本次项目的学生李汶轩以及尹伟洁,他们表示,参与实地拍摄让他们感到激动万分,体验一个作品从前期的调研到后期的成片,熟悉整个拍摄流程的具体操作是知行合一的一种践行。有老师在侧一对一指导的“边学边拍”模式让自己领悟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与方法论,深切感受到了学有所用。

  自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始终推崇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的数字创新与文化传承,期望通过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丰厚的非遗宝藏影像传播规律,探讨新时代下文化保护传承与影像创新的交叉领域,从而总结出和探寻出数字化语境下非遗影像的创新实践路径,为中华传统文化活态发展赋能。与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流溪纸申遗项目的合作,是高校与地方、组织的优势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利于非物质遗产创造性转化,更利于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