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速盈平台-认证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06 01:49   

  速盈平台-认证注册信息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竞争加剧。企业在更大的地域范围中,与更多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随着生产力水平和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卖方市场已逐渐转为买方市场,顾客可选择的范围更广,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占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和运用各类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竞争本身也不再是“你死我活”追求单赢方式的,而是追求双赢、多赢的协同竞争。随着企业加入到全球化产业链中,将与上下游等相关企业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信息化平台是最重要的合作基础。(2)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份量。就在刚落下帷幕的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上,阿里巴巴创下了全天交易额高达912.17亿元的骄人记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环境将成为企业交易的大环境,企业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促使企业建立和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环境复杂化,对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1)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企业人、才、物、信息等资源的急剧增加和错综复杂,企业只有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2)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企业迫切的需要转型升级,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间的协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活力,另一方面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的同时,能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生产的柔性、敏捷性,捕捉机遇、规避风险,使企业能更好的应对市场。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70年代起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据某咨询公司对全国25省市百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而言,目前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实质性的改变缺乏充分的认识,往往是迫于某些特定需求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比如来自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要求,企业上市要求等,着眼于快速解决眼前面临的难题,而并非企业长远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未纳入高层战略管理中,缺乏战略规划,建设投入不足,建设起点低,系统分散化,人才的匮乏,种种原因很可能造成信息化平台建设最后以失败告终。即使建设成功了也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益。一旦企业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就不再对信息化建设持续投入和维护,信息化平台逐渐失去效用而被“束之高阁”。

  由于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战略规划和指导,整个建设过程一般都是由软件供应商来主导的,供应商为了鼓励和刺激企业搞信息化,往往会在宣导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夸大软件的功能效用,导致企业在选型过程中一味追求先进,追求功能模块越多越好,盲目投入一次到位。结果到了实施应用阶段,软件供应商一般都是提供标准化的通用软件,也缺乏熟悉企业特点,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具备管理专业知识的实施人员,仅能提供软件操作上的培训,让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无法将企业业务流程整合到信息化平台上,更谈不上流程优化了。同时,信息系统使用之前还有大量的基础信息、期初数据整理工作,企业人员理解不了整理不到位,无法达到系统运行要求,最终信息化平台的运行脱离企业实际,甚至给业务流程造成阻碍。

  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主,甚至在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中,企业信息化等同于ERP。该系统通过业务流程和信息处理将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仓库、财务等业务部门贯穿起来,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管理与协作运行,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由此可见,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不可能再在封闭的环境中自我发展,必须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迫切的需要突破企业的界限扩展到企业外部,进行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也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措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完善与发展可以从解决上述问题入手。

  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服务。企业战略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阶段性的,一步一步的,那么,平台的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该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企业要建设的是一个系统的平台,而不是一些软件和硬件的简单堆积。因此,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指导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效的领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必须坚持“一把手”原则,组建领导小组总体制定建设规划方案,负责实施与推进。其次,需求驱动。任何的建设方案都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但不能仅仅是企业各部门各自的、分散的需求,而是在对企业各部门需求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统一。再次,分步实施。以战略规划为指导,还需要制定分步实施的具体规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的投入,信息化人才的配备与培养,稳步扎实的推进。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应着眼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内控制度等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在平台上融合。企业可以依托以下软件系统来构建平台:(1)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系统,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优化了企业的运作模式,资源合理配置,信息共享,各部门协同运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2)PDM(产数据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设计阶段,已经决定了这个产品80%的成本,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PDM系统能帮助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相关信息,与ERP系统结合后,更能将产品信息传递到供应链与生产,实现设计与制造的紧密衔接。(3)OA(办公自动化)系统。如果说ERP系统的核心在于供应链和财务,那么OA则是面向企业全员、全业务的系统,是ERP系统有力的补充。两个系统的集成,将OA的审批流嵌入ERP的业务流,将ERP的业务信息推送OA客户端、用户的手机端,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真正成为全员办公、管理的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因此,企业外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着眼于跨越企业边界,打通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企业间紧密合作。企业可以依托以下系统来构建此平台:(1)SCM(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里的供应链有别于ERP系统中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而是以制造企业为中心,将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以及资金结算银行结合为一体,构成一个面向最终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从成本、效率、柔性等方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2)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已由传统的产品导向转为客户需求导向,CRM系统正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互动沟通平台,影响和引导客户行为,提供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紧密连接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也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信息技术仍然是一日千里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归根到底,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战略规划,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共同的目标下齐心协力。

  [1]孙韶红.浅谈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影像技术,2014(,3):58-61.

  [2]刘燕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3]李颈松.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04.

  云计算作为IT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得到了IT服务商的大力推广,在学界、业界、商界都成为炙手可热的热点名词,被认为是引导“第三次IT革命”的大旗,将对组织、企业和个人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也必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与其说“云计算”是一种IT新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从传统PC机中分离出“沉重”的软、硬件设备,将其集中起来以构成无比强大的“超级算机”,为无数“轻便”终端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软、硬件服务。

  在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应用程序、存储空间、计算能力等计算机传统部件都可以从云端直接获取,从而使终端用户可以极度轻型化。轻型化的客户端设备将日益沦为未来计算机的“显示器、鼠标和键盘”,而庞大的云将成为终端的“主机箱”,使“网络即计算机”的理念逐步成为现实。为此,企业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1. 硬件设施建设模式。规划良好的硬件设施才能为各种信息系统提供充分保障,但是过高性能的设备也会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过低性能的设备则造成企业信息化性能不达标。另外,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折旧速度远高于企业其他固定资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常陷入设备购置的两难境地。云计算概念出现之前,服务器租赁就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常采用的方式。但是这种简单的服务器托管服务难以真正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云计算这个“超级网络计算机”使得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信息系统直接搭建在以低廉价格租用的专业、高性能的云设施上,并可方便、廉价地进行硬件设备升级。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已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部分租用SaaS服务进行企业信息化硬件平台混合搭建。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使企业在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情况下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大大消减硬件设施投入。

  2. 软件服务建设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常依据其自身软件开发实力的强弱进行自主开发或外包给软件开发商。软件开发本身存在巨大的风险,同时软件开发还需要与硬件相匹配才能最大地发挥其效能。而云计算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全新的在线软件服务模式:从简单的办公软件到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大大消减了对企业自身硬件的要求,也为信息化的软件服务建设提供了新选择。同时由于软件是云服务上提供的,繁琐的软件维护工作也一并由云服务商负责,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3. 系统集成模式。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等宝贵资源,借助这些宝贵资源构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则是系统集成的主要目的。通过专业咨询公司的资深方案,结合现有软、硬件资源和企业实际,将企业现有资源与云服务商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无缝连接,使企业直接跨入云信息化时代。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IT资源的需求并不均衡,在运营高峰阶段访问需求激增,如大量文档的临时转换和大量数据的挖掘;运营周期闲暇时段服务器则处于闲置状态,对拥有高性能数据中心的企业而言,资源利用率很低。低于80%计算能力和65%存储空间利用率的数据中心都是低效的,具体统计显示有许多数据中心都是低效的。云计算模式中云计算平台根据数据访问需求动态分配资源,大大降低IT投资成本,以便企业能够集中资金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采用云计算模型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更低的建设成本,更低的维护成本,更低的应用门槛,及更低的应用风险。张秀菊认为云计算能够减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信息化资金的支出,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工作模式的转变,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张秀菊,2010)。韦群锋认为从技术人员配备方面看,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大大减少;从投资成本看,企业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方式投资,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并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问题解决方案;从维护和管理方面来看,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运营(韦群锋,2009)。

  在云计算大潮之下,借助云计算实施企业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然而如何借助云计算东风,深化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是摆在众多企业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云计算项目的盲目上马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风险。管理者必须权衡利弊,进行充分论证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科学决策,其中成本与收益是主要的考虑因素,硬件设施的成本与收益核算相较于软件要清晰和简单得多。

  作为进行云信息化的第一步,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费预算等选定硬件设施的建设方案。

  外包租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专业基础设施服务商租赁主机、磁盘、路由等硬件设备;

  混合搭建: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程度的设备租赁,通过资源整合来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除了战略上的考量,企业通常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来进行方案选择。上述三个方案的权衡实际上是自主购置硬件搭建平台与租赁成熟硬件平台两个方案的成本-收益对比分析。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比较,需要将硬件整个服务生命周期中发生成本均需计算在内,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有效。把使用周期内企业的IT设备购置、保养及专业维护人员的成本与达到同等效用的设备租赁成本进行比较,成本偏高的方案将是不符合企业经济利益的方案。杨振东从信息化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察其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杨振东,2010),评价其投资回报率(Rate Of Invest,ROI)。TCO方法是Gartner公司于1987年提出的,用于评估拥有IT的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包含IT资产的生命周期内涉及从采购到最后处置的全部成本。

  在自购模式下,企业IT部门通过一次性的投资获得所需硬件,并支付这些硬件设备使用周期内的后续维护所需的材料费用、服务费用和人员成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除了这些传统的显性费用,还应包括如能耗、环保等常被忽略的隐形成本。企业购置了大量的硬件设备的同时,还需要支付运行这些硬件设备所耗费的电力和空间成本,尤其是大型服务器的冷却耗电。据调查,2007年中国用于服务器的电源和冷却总开支就达到了19亿美元。Gartner公司对全球公司做的一个跟踪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IT预算是用于维护和运行现有的系统基础架构和软件,还推断出企业在维护和管理这些系统中花费的成本是购买系统所花费的四倍多。

  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通过支付租赁费来使用SaaS提供的硬件系统,无需承担拥有和维护硬件资源的大笔费用。由于云计算厂商提供云服务是规模经济的,每个租赁用户分摊的服务成本较小,因此单个企业的租赁费用相当低廉。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借助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对各种服务(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服务等)、质量以及违约责任进行定义。云计算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提供商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也影响了企业采用SaaS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如微软的SLA协议规定起始点可用性99.9%的可用性(低于这个百分比时客户每月可得到25%的补偿)和可用性99%(低于这个百分比时客户可得到50%的补偿)。在SLA协议的约束下,企业为信息化建设租赁的硬件设施也有久了保障。企业租赁SaaS服务的成本函数如下所示。

  其中Cr代表企业从SaaS服务提供商获得硬件设施的累积成本,Cl代表企业为了能够使用SaaS服务而对企业进行的一次性改造费用,R为SaaS服务租赁年费用,k为服务使用时间。通常合同所约定的年租赁费为常数,或在使用期限内等同于一个常数,因此成本核算模型中将其处理为常数。从而企业租赁SaaS服务的成本曲线所示的线性函数。

  其中Cb代表企业自主购置硬件设备的累积成本,Cc代表企业购置硬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啄是硬件设备在经过n年后的折旧虑,C?祝是系统集成的改造费,P是企业进行设备维护与管理的人员费用,M是企业管理和维护硬件的费用,由于保修期的超出和设备逐渐老化,维修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琢k为设备在第k年硬件设备的管维因子。鉴于设备维修费用通常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曲线所示。

  从而在n年的设定使用年限中,企业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外包与自购的权衡主要依据租赁SaaS服务商服务总成本Cr与自建云计算平台成本Cb数值的大小比较。

  为了合理评估不同类型的企业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选择,本文以三个同行业类型而规模各异的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所拥有的固定用户群规模的描述体现公司规模的差异,如表2所示。

  三个公司都在向Amazon EC2购买服务和自主购买设备之间进行选择。Amazon EC2的服务项目价格列表如表3。

  为了评估服务租赁费用,采用CloudAnalyst软件进行模拟估算。CloudAnalyst和CloudSim软件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云计算开源仿真软件,能够进行IaaS、PaaS和SaaS层次的仿真。(Calheiros,Ranjan et al.,2011)开发的CloudSim软件能够进行云计算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支持对云计算部件的系统性和行为建模,如数据中心、虚拟机、资源分配政策等。(Wickremasinghe,Calheiros et al.,2010)CloudAnalyst是基于CloudSim的一个图形化仿真软件,可以不用像CloudSim软件那样需要建模者编写大量的代码,具有友好的图形化界面、灵活的参数定义、图形化输出、易于扩展等优点。借助仿真软件不仅可以从云计算服务商的角度对服务策略、负载均衡、成本优化等进行仿真,也可以从顾客的角度评估企业租赁服务的成本,从而为企业云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假定北美的用户每5分钟请求一次,欧洲的用户每10分钟请求一次,亚洲的用户每3分钟请求一次,且每次请求的数据大小都是100b。数据中心为一个,包含5个相同配置的服务器,内存2G,存储空间100G,4个处理器的速度都为10000MIPS。数据中心DC2包含4个服务器,内存204800Mb,存储空间108Gb,4个处理器的速度都为10000MIPS,所有虚拟机的策略都是时间共享机制。

  为使用SaaS提供的服务,企业还需承担一定的系统集成费用,以很好地将企业内网与SaaS提供的服务整合起来。企业规模越大,整合费用越大,反之则越小。

  企业如果采用自购设备构建数据中心,需要购置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等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软件。粗略估算构建同等规模的数据中心需要一次性投入100 000购买各类设备。此外还需要雇佣一定数目的人员进行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假设硬件平台自购成本估算清单如表5。

  硬件使用生命周期以5年为计,硬件5年届满后折旧率设为80%,管维因子分别为0.1,0.2,0.4,0.6,0.8。从而参照方程(1)与(2)得到的两种方案对应总费用如表6。

  因此企业最终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还依赖于企业对现有系统的集成费用。不妨假设两种方案的集成费用相差不大,从而从表6可以看出企业A采用SaaS租赁方式比自购方式要昂贵(五年共计31 028),而其他两个企业则是选择SaaS租赁更为廉价(五年成本分别少145 632和152 549)。因此,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宜租赁SaaS服务,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宜自主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

  借助云计算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采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更低的建设成本,更低的维护成本,更低的应用门槛,及更低的应用风险。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租赁SaaS服务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科学判断企业适合何种方式的建设模才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消减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和总结了企业借助云计算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三种模式,认为企业云计算硬件平台的建设模式主要体现为全自建和全租赁的对比。借助CloudAnalyst软件仿真满足企业使用需求的SaaS服务成本,与自建成本进行对比,从而辅助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作出科学决策。

  2. 郝雪梅.基于云计算的煤炭信息化研究.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张秀菊.“云计算及其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基础相对较差,同时,可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及其人才等资源都严重缺乏。因此,需要借助于第三方所组建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服务平台,将原有信息化系统平台中服务模式的一对一或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的模式,通过ASP模式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ASP具有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特别适合用于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处于劣势群体的企业。下文以现代企业为例,重点就ASP服务平台在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同传统企业相比,现代企业在生产及其管理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1)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度相对较大;企业已经实现成功转型,但市场反应速度相对较慢;2)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日趋复杂,关于混合式生产的类型越来越多;3)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层次相对较多,整个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4)组织管理机构相对完善,对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较大,企业员工组织队伍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结果表明,现代企业关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及时、便捷地获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满足企业对信息的强烈需求,需求包括了国家政策及其法规、相关技术理论、原材料的供应、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等等多个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市场需求类信息资源的获取。所以,必须借助于ASP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关于这些方面的需求;2)在整个供应链上同其他企业及其公司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随着网络采购等形式的发展和普及,现代企业急需一个由第三方所组建的商务信息平台系统,以实现多在线中的多对多合作的生成。3)多种软硬件系统的应用支持,现代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势必需要多种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支持,因此,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的生产水平,必须通过软件或相关加工设备的支持,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企业关于信息化软件及其支持此类软件运行硬件的选择性比较大,但要确保这些软硬件的正常工作,很有需要通过ASP平台实现多种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应用支持;4)专业系统化的技术服务及其培训工作,现代企业必须对信息化的实施保持应有的积极性,但应当注意的是不少领导对于信息化相关技术的了解相当少,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培训从事信息化工作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

  ASP服务平台指的是将应用系统通过Internet进行、管理及其使用的一种商业模式,也是各企业实现外包应用服务中的一种租赁模式。企业主要通过将这些应用服务进行专门ASP相关厂商的外包,从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设备及其人力资源支出,同时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专业管理及其维护。ASP主要是通过第三方企业为企业进行多种应用服务的提供,而每一企业都拥有自身的主机系统及其安装、管理与维护等多种应用系统,之后就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为远端客户进行分布式计算的提供。通常而言,使用应用服务的企业支出的相关费用仅仅只是ASP的租金。因此,ASP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数据平台的公共性,同时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同客户间的多向信息流的沟通,因而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各分工协作的实现。较传统软件所提供的应用服务而言,ASP服务平台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 通过ASP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外包应用服务租赁模式,实现将使用软件中的一次性投入分别分摊到每次使用的过程之中,因而实现了投入成本的大大降低。

  2) ASP服务平台基本上所有的应用服务产品都会被放置在相应的ASP数据中心以供客户随时进行调用,ASP服务平台可实现对此类服务产品的动态管理、维护及其更新过程,同时通过软硬件、网络及其相关专业技术的科学搭配,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此外,较传统企业内部运作的相关应用软件及其服务而言,ASP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更为安全可靠,可真正确保现代企业享受到最为专业化的服务,有助于企业风险和经营成本的控制。

  3) 实现了企业运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通过ASP所提供的服务,可集中主要精力在那些核心业务方面,无需进行IT系统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因而提高了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

  4)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互动培训,同时可以通过ASP所提供的具有即时响应效果的产品服务,因而可真正解决传统软件方面存在的上手难和响应慢等的问题。

  5) 用户无需担心传统软件的升级问题,ASP服务平台可以负责进行软件的更新,并为用户提供最为全面优质的服务,此外,用户也不必经常性进行硬件配置的提高,仅仅借助于浏览器软件即可适应ASP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

  根据现代企业的特点及其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并规划了基于ASP服务平台的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体系结构,此体系主要分为三层结构:一是ASP服务的管理层结构,此结构主要负责实现现代企业的注册、权限、账号、计费及其用户程序等方面的管理内容;二是企业的应用层结构,此结构还包括两类,即基础应用服务及专业应用服务;三是使能工具层结构,此结构主要包括了ASP服务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多种应用使能工具,例如企业的建模、项目的管理、远程诊断及工作流管理等方面;四是基础层结构,主要负责提供ASP服务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支持,例如基础数据库及其相关技术、同ASP服务有关的标准及其协议等内容。

  ASP服务平台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涉 及到了所有自动化领域的每一方面,而最重要的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的技术,一个指的是所谓的应用软件的资源集成及其共享技术,此技术主要用于进行应用资源库的建立,进而实现多种专业化应用系统的封装集成及其共享的目的。另一个指的是ASP服务平台模式下现代企业内部工作流的管理情况及其同联盟企业之间的协同性工作流等管理工作流技术,作为ASP模型中重要的一个使能工具,此项技术是确保企业内部的过程管理及其联盟企业之间实现协同过程管理的一项核心技术。此项核心技术主要是根据特定行业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而提出同其实际情况相符的工作流模型及相关定义语言,进而提供一个同现代企业经营过程所进行的重组工作流仿真分析、模型优化技术、工作流的实现技术及其以工作流为基础的应用集成及互操作技术,及其支持企业内部相关工作流的管理及其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流管理等内容的有关软件工具,同时还为ASP服务平台提供了相应的标准的集成接口。在对企业之间所具有的协同过程进行调研,进而提供了企业之间相互协同过程的一个参考模型。

  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整个企业信息化业务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现代企业信息化业务的基础设施。该平台通过集成 AP(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系统,运营商其他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系统,并与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实现互联,为现代企业提供丰富多彩的、可运营、可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多级结构模式。主要负责为现代企业用户提供 ASP 应用,除支持互联网接入外,企业用户可以采用短信、声讯等多种方式,使用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平台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系统来处理用户的登录、浏览和使用权限。用户在使用平台集成的 AP 应用系统时,应用通过平台的计费采集接口发送计费请求,进行计费。应用集成模块集中了企业用户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需要的多种信息化应用服务,如自助建站、企业邮箱、网络传真、在线安全、OA、CRM、人力资源管理、进销存管理、行业应用等,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使用各种应用服务。平台的基础管理、计费帐务、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模块构成平台的支撑系统,实现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支撑,并对平台的使用情况和性能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平台通过接口服务层与其他内部系统以及系统连接。整个平台架构在底层的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上,并部署在运营商 IDC 机房,组成完善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企业用户提供专业级的服务。

  ASP服务平台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并提高现代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ASP服务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可得到如下认识:一是ASP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其推广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方可实现,对于ASP服务平台而言,其建设及其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时间段多集中在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不仅面资金缺乏,而且技术、观念及其用户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困难,因而亟需政府的扶持。二是为了实现ASP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来进行开展。ASP服务平台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方可通过灵活有效的机制及其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对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信息化的改革,包括物流管理、人员管理、生产管理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企业形成特色信息化的企业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来,促进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和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用软件工程可有效提升企业运营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包括对企业资源的管理、企业人员的管理以及企业相关设备和硬件的管理工作等,高效的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前提,在企业的资源管理活动之中,利用软件工程对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与处理,然后划归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使用,可以大幅提升企业数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借助软件工程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操作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效率、考勤情况以及业务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软件工程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企业的考核效率和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工作的公平和公正。企业设备的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软件工程,借助软件工程可以将设备所有的管理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和数据化储存,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便于企业随时进行管理资料的检查与监督,从而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管理效率[1]。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还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层与领导层、普通员工与管理人员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利用软件工程建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更加及时可靠地对员工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员工的真实水平和工作能力,准确分配员工岗位,发挥员工真正价值,建立起系统有效的人才数据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同时,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资源的共享率,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软件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开源节流,减少企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途径与新的收入来源,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高效的信息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并将信息技术转换为企业的创造力,升级原有的企业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支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CRM软件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促进企业销售营销服务工作的自动化开展,为客户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客户的向心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维持忠诚、满意的客户资源。CMR软件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最基础的一项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CMR软件系统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革与优化后,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情况和业务流程进行实时查询和动态把握,明确企业业务发展情况,有利于企业领导人的决策以及对风险因素的评估,可以全面提升企业客户资源的管理效率和企业资源的优化分配,在满足企业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3]。

  企业资源规划(EPR)软件是一种管理体制、人力资源和技术应用三方面结合的管理系统,EPR软件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流程管理工作,以业务流程管理为应用核心,可以为企业构建主要的价值链,有效细分企业的核心任务,为企业的长久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在ERP软件系统之中,企业运营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在进行业务流程划分后企业内部可以形成独立的业务模块。ERP软件系统的应用使企业独立的模块之间具有了较强的关联性,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大幅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效率,增强了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对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为企业的运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对企业全面推行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信息化通讯技术可以从多方面对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产生影响,随着各种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对远程定位技术、中心网站技术以及远程登录技术的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满足企业信息通讯要求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互联技术的推广,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网络环境问题导致的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为企业的管理与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此外,网络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变革了企业内部管理与沟通的模式,远程视频会议的沟通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企业会议活动,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与沟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的传达,提高企业应对问题和事故的反应效率并缩短反应时间。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网络信息化通信技术,进行网络信息通信系统的优化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通信技术应用价值,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档案电子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企业管理效率。应用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减少了纸张等物料成本和档案等存放空间的投入,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相比于原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来说,可以更好地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更方便地进行档案数据的查看和调度,减少人力资源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自然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原有的企业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不符合当前大力倡导的环保管理理念,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突破管理介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地完成资料的修改、存储、查找和应用,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企业的开源节流。

  2012年9月中国联通定位于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三大领域的智慧城市战略正式;同年甘肃省政府的《甘肃省“十二五”数字城市建设规划》也明确指出:“加快发展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的信息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到2013年建成5000家数字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生活热点。

  甘肃省内已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0万户以上,占省内企业数量的99%以上,为全省城镇提供了超过75%的就业岗位,创造的产值占到全省GDP的1/3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省内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是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调查,省内多数中小企业已具备了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一些企业也已开展信息化建设,但主要应用仍是电子邮件、企业互联网门户方面,企业信息化应用建设相对简单。中小企业普遍缺乏IT人才、应用和资金的投入,普遍存在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不仅对文件的流转、处理、归档等工作长期采用低效的手工作业,而且在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采用手工化的工作流程,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实用的信息化应用支撑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宗旨之一就是“信息兴业”、通过信息化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随着4G的到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加速,可建设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群的以应用为驱动、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聚合多种工作应用的标准信息化产品,实现中小企业基础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协同化、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集中化。

  结合平台服务对象和IT技术发展趋势,平台建设宜采用以云计算技术建设基础平台、以SOA理念进行多种应用层服务开发构建的二层设计,这将保障平台可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具备优良的基础架构扩展以及应用添加的可扩展性。

  运营商市场竞争激烈,目标客户的发展速度、规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用产品推向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以传统的应用系统专有服务器承载模式搭建IT基础,存在业务初期IT利用率低、资源配置浪费,进入业务成熟期后系统架构难以快速应对业务发展压力等诸多问题。因此,以云计算IaaS技术建设基础资源平台非常适合这一平台的基础资源建设。

  云计算IaaS基础资源层是按统一的IaaS架构、标准构建的共享IT资源池,为上层各类云应用提供共享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两部分:

  云平台引擎:由统一数据模型、数据服务、中间件等能力引擎组成。每个层次通过封装向上层提供标准化接口服务,形成统一的云服务引擎向应用提供云服务能力。

  IaaS基础资源层由IaaS平台与资源构成,其中IaaS平台主要完成平台管理门户、用户管理、业务管理、服务管理、资源管理,工单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管理功能;资源包括了物理与虚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应用层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确保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步骤,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的推广和运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及产品发展的最新情况,理解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层次及发展诉求。应用内容规划上一方面务必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贪大求全,造成设计功能繁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功能被闲置;一方面要详尽的明确应用层的规划设计,充分论证需求,防止对所需功能、服务的可扩展性等考虑不足,造成后期难以应付用户需求的变化。

  适用性:结合客户实际需求重点,坚持“企业战略驱动IT战略”的原则规划系统功能,确保应用能够有效支持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促进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增进规范管理与知识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各项工作效率。

  扩展性:应用层具备集中、分布式部署应用服务的能力;提供清晰的二次开发环境与接口;提供系统对业务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可配置性:以成熟的中间件系统为基础,提供简便、可视化操作界面,提供强大的系统配置管理工具,便于系统的快速开发、配置和部署。

  基于上述原则,应用层架构可采用基于SOA的技术来构建。采用SOA技术可将大量的信息系统基础模块作为组建封装在平台内,包括各类信息系统都要使用的用户、权限、组织机构管理、工作流引擎、数据交换引擎、安全控制等,这样在系统开发实施过程中,这些模块无需开发即可从平台中调用,即加快项目开发进度,也极大减轻了实施人员及客户使用的负担。

  应用层主要由通用业务模块、业务应用模块、业务展现模块、运营支撑模块等构成。

  通用业务模块:采用组件化编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与易维护性。包括的服务有:组织服务、权限服务、表单服务、流程服务、展现服务、资源服务、信息服务、日志服务等。所有业务应用均通过这一层进行开发。

  业务应用模块:主要是实现对实际业务的系统业务应用功能和系统管理,是在通用业务模块基础上搭建的业务功能模块,开发实现不同业务功能。该模块也可以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可根据企业个性需求定制开发任意复杂的业务应用。根据市场调研,中小企业需求迫切的业务应用主要有公文管理、短彩助手、销售管家、移动办公、即时通讯等方面。

  业务展现模块:包括了基于Web端的应用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应用。Web端主要采用JSP、Servlet等技术实现,移动客户端支持IOS和Android手机平台。业务展现表现形式灵活,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个性化的系统首页。其中功能布局、用户界面友好性与可操作性、及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功能与服务是展现模块设计的重点。

  运营支撑模块:提供全面完备的运营支撑管理,运营管理机制贯穿于以上几个模。

  省内中小企业用户的应用需求主要分为四类:协同办公类、信息共享类、交流沟通类、日常办公类、系统管理类。因此,云服务应用平台主要围绕这些方面提供应用服务,来满足大多数目标客户的需求。

  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类短信、彩信信息的统一、统计、查询,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快速传达。

  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沟通工具与平台, 支持企业通讯录内成员进行组聊天,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点对点通讯,方便成员沟通、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为企业客户提供多种办公协作服务工具,包括公文管理、公告管理、日程管理、待办事情管理等,方便成员对各类资源与服务的获取,降低工作成本。

  为企业提供销售管家应用服务,业务人员可通过PC、手机录入、查询订单内容及状态、产品信息、库存量、销售信息等,即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可按区域、按产品等分类统计,包括销售、退货、反库等数据;按销售总数量分析;按品类的销售数量分析;按产品价格的销售数量分析;按产品的销售速度分析等等。

  用户体验界面是决定产品销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通过个性化的界面设计,即基于人体工程学、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来涉及产品的用户使用界面。使用界面自定义包括显示风格自定义、内容自定义等,产品能够完美地实现逻辑与界面相分离,界面中包括菜单等元素无需编码、通过管理配置即可进行动态调整。信息安全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资源、用户、权限三类问题。其中,合法用户合法安全的使用系统资源是核心,周密规划好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就会促成系统安全体系设计的全面考虑。

  通过调研数据显示,运营商是中小企业信任的IT服务提供商,中小企业普遍希望通过运营商整合CT和IT资源,提供完善的通信与应用协作解决方案。因此,随着我国4G的建设发展,构建“数字企业”云服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所需要的门槛低、应用综合、满足实际生产管理需要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产品,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而且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持续深入,推动企业生产办公等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展,并将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到4G发展带来的成果,符合市场发展需要。

  为了促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展,需要将自身的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对能源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企业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进行了研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各个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社会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机器设备创新发展中,企业思维社会创造更多利润的群体。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化社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时展下,推动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水平,需要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更加重视。

  首先,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已经无法适应高新技术引领的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机电设备传统化管理会使得企业的财政资金控制中的数据不实,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会由于对企业机器设备维护的数据资料记录不详细和保存不当使得企业机电设备的评估中的数据不清晰,导致企业对自身资产的评估失实;其次,企业的机电装置在设置的过程中控制的覆盖面不够完全,对一些企业而言,机电装置的控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往往只关注当前装置的具体情况,而对装置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的关注不足,其中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不能对机电装备的记录情况和机电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明确的对比分析和相应的研究,这就会导致机电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具体情况了解并不清晰;最后,企业对机电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对企业的资产账目更新比较落后。在生产企业中,固定资产核对过后的相关数据能够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企业的真正实力和资产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当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不重视设备维护和管理,不仅会对企业的账目更新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账目更新结果的可信度。

  企业在机电系统管理的过程中,促进企业能够积极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对企业机电系统管理提供新的方式和发展平台,不仅能够对企业生产中机电设备利用的成本以及维修时间成本有效降低,同时还能促进企业的管理成本不断降低,对企业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还能有效加强企业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充分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的力度,对国家关注的绿色发展相适应。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将一台计算机的设备运用切分成多台计算机对设备运用进行管理,同时将这些计算机进行机电管理设备不断优化的一项技术。

  通过对我国当前企业的机电系统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大多数的情况都表明,企业机电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的不到位,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经费支撑的不足,同时还有一些情况表明企业管理人员对机电系统的组织管理力度不够。综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而言,在企业机电设备管理控制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总是具有领导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发挥着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表明企业在管理人员分配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作用比较明显和逐渐重要。而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发展,高度重视企业的人员组织作用,同时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注重对先进的管理设备的引进,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才能不断推动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多无法预料以及难以防控的风险。为了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的局面,需要企业为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做好预防准备,企业同时应该及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平台。对于能源企业的发展来说,能够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对我国加强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促进能源资源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中,不仅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领导部门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同时也需要更加及时快速地监督企业内部变化的机制,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监督部门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在公司内部成立内控部门,构建信息化平台,根据平台建设的优势,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由于公司对所有部门内部控制难度较大,一些公司还具有一些分公司,对这些公司的日常管理并不及时,对年终总结也需要人员上报,而这些复杂的传达过程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也会由于信息传达的误差造成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就要求企业和各个分公司之间建立机电设备信息化交流平台,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日常的机电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进度,在监督的过程中及时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信息传递的精确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对管理人员工作量的降低、减少人员成本。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财政资金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对企业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支撑,政府在引导企业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初期建设进行有效保护和发展,同时帮助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平台能够顺利完善和发展,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对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所面临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公益性以及市场开放性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在政府的关注下和支持下,企业在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可以有效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同时也可以体现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特点以及自我进步的特色。同时在政府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撑下,企业要逐步提升自身对企业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的认识程度,不断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积极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调研结果,完善企业发展平台的方案制订,积极使用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机电设备使用情况提供各种合理范围内服务,促进企业信息化平台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控制下合理有效发展。

  在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管理同样也在企业资产管理的范围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资产管理包含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及核对情况,企业的发展为防范企业财务中的风险,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所涉及的资金管理的力度有效加强。多数企业在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已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企业资产的全面预算框架下,对纳入收支两条线企业管理资金具体收支计划,以及关于设备等固定资产和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逐渐开始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还包括具体的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进行具体管理。公司总部管理部门作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总部门,将机电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对机电设备的资产管理需要进行同一的账户开设,同时将账户开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信息化平台展示,将机电设备的具体收支情况公布在信息化平台,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监督和资金引进监督。企业在对机电系统的具体管理中,通过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运作和具体实施,使企业的机电设备方面相关资金在一定的流程中不断循环使用,逐渐杜绝资金的外部循环,实现对企业内部资产的统一控制和集中管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通过企业特定的信息化平台对资产的调度进行有效管理,逐渐减少企业员工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干扰程度,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高效运转。

  当前社会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相对先进的机电设备而言,企业对这些机电系统中设备的控制重点主要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再加强过程,即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对机电系统的控制管理中,企业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在对机电系统的控制流程有效完善和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对机电设备装置的控制环节逐渐简化。另外,在企业对机电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系统管理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系统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促使能源企业在引入先进机电设备时能够同时对其科学控制方式加以掌握和创新,提升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中,多数企业都已经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同时在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的扩大化,促进设备的性能更加优化,使用效率更高,在机电系统的管理中企业使用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具体控制更加精细,控制的流程具有一定规范性,就会使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因此企业在进行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机电系统的相关运行要求以及企业的流转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管控方式也需要规范,促进企业机电系统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在管理要求逐渐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各个企业逐渐引进和普及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控制策略要求和设备使用中的相关规范作为企业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依据,逐渐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对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中,促使企业机电系统的管理更加高效和及时,能够将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时刻展示在平台中,信息化的分析数据结果和研究,促进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更加方便。我国企业在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断促进能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使得信息化管理更加系统化和整体化。目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主要目的是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运用到企业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管理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完善,逐步对企业机电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起到提升作用,企业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中逐渐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分析企业机电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分析的数据结果为今后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提供更加有效的经验,提升企业机电设备利用的效率,合理使用延长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机械设备的购入成本。此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中的具体应用,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具体采购和工作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员工采购的过程中已经可以根据机电设备的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使得采购更加便利化。在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促进企业信息化平台管理力度加强,有效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管理机电设备,对其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和资料更新,而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员就可以根据信息化平台所展示的数据作为机电设备采购的具体依据,促使采购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同时设备管理人员还可以对设备的异常使用情况及时维修。因此,加强企业机电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但可以促进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观察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推动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更加便利,促进企业发展。

  在我国科技发展进步的环境下,我国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变革,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企业在机电使用的信息获取方面的速度有了很大提升,不断促进今后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更加方便,企业的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实施,能够使企业领导对企业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对机电设备管控部门的设置和关注能够对企业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经过对机电设备的具体了解和应用,有效对企业机电设备的购买情况以及维护工作进行必要分配。同时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中,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对企业机电设备的购进和维修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具体的反映,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总结和规范化整理,对这些数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档案数据记录。最后,企业机电设备管理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使得数据有记录的具体电子平台,同时也更方便数据更新换代,加强信息化平台对企业机电设备使用情况的数据反映和记录,促进企业固定资产账目核算更加明晰,方便企业账目的具体核对,企业机电设备的相关使用信息记录的准确度随之提升。加强信息化平台构建,节约企业机电设备购买的选择时间及维修成本,为企业工作人员的具体作业提供便利,有效节约企业机电设备运作的人力成本,加强企业对先进机电设备的应用,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是应对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适应市场竞争就需要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机电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不仅需要加强企业管理现代化,同时也要对管理信息化技术加以引进和学习,逐渐促进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培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加强自身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1]张爱辉.基于SOA的省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3.

  [2]郑孟龙.《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在山西省高速公路机电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0,(4).

  [3]惠丰机电选择QMAX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J].中国质量,2009,(3).

  [5]谢红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物流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物流建设的重点是硬件基础设施,如码头、货场、泊位及其配套机械设施,而对于软件如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从而制约了物流的发展。建立高效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能为物流参与主体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从而优化物流系统的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城市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数字化特征的“数字城市”。逐渐建立网络政府的“政府上网”工程正是其建设的基本内容。目前,在许多城市政府信息化工程正在全面实施应用,为建设现代物流业所必需的公用信息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能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能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服务。而作为单一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中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公共平台整合物流资源,能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发挥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善物流发展的现状。这也可以避免各企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和功能重叠,防止资源浪费。

  在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城市物流资源,加强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带来的不利影响。

  专业物流企业可与多个物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当提出物流请求时,可迅速建立起供应链连接,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这有利于提高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也利于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稳过渡。

  大规模联合作业降低了系统整体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系统对单个节点的依赖性,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必须实现企业间的大量的实时信息交换,确保企业间协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为实现实时化,需要解决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实时通信,实时定位,电子数据交换和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这实际涵盖了众多领域,并且许多技术是跨学科的前沿技术。这些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目前已相对发展成熟,但是在我国没有却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很低。在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利用这些物流信息前沿技术,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供应链上的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它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和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发挥政府职能,成为推进物流系统发展的切入点。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共用数据的采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企业提供基础信息和相关需求信息,保证企业各种功能的实现。一个有效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货主、制造商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将聚合在一起的需求,以最优的资源整合和路径选择来加以满足,降低运营费用。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包括:

  物流信息平台能够与全市已存在并正在运行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中心、信息平台或EDI系统,以及企业的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接入方式进行连接,迅速获取相应的信息,高速安全地与之进行双向通信。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将各物流环节企业与相关部门所需信息统一于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进行分类整理,整合不同类别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格式方便企业使用。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异构系统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所联接的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转。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就可以加入物流信息平台,即以低成本就能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为了充分发挥所在城市的地理区域优势,其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规划也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需求。根据城市的管理体制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状况,可以将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划分为5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地分为: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公共交换平台、行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5个层次。

  以城市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作为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交换网、光纤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等)和计算机硬件设施等。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势必对物流信息平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它汇接全市各个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既是全市物流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城市物流资源的窗口,通过该平台连接相关行业、企业和物流运作设施的物流信息系统,共享其功能。它主要承担城市物流信息资源门户、物流公共信息、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政府相关政务职能提供和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等功能,是物流行业及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物流公共信息查询和办理相关物流业务的窗口。

  它汇集了来自港航EDI、空港EDI、各大物流运作设施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行业、各类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信息公共交换平台作为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将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因此,信息公共交换平台主要用来实现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进行的EDI及各类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功能,以便更好地支持异构系统互联,以及不同行业和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相互交换与分享,真正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瓶颈,实现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

  该层次主要由两类信息系统构成:一类主要由相关行业和一些大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港航EDI、空港EDI、铁路综合管理、公路枢纽指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等信息系统。这类行业系统中的大部分往往能够自成体系。另一类信息系统主要指与物流相关的政务职能,如海关报关通关、出入境商品检验、税务管理、保险、银行结算、工商注册等,这些系统是为提高对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综合服务效率而设置的。

  该层次主要由物流的供方企业(运输、仓储企业等)、物流需方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专业物流企业和一些物流中介(专业货代、物流咨询业)等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将在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的支持下,完成本企业的物流运作与管理,以及与相关企业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供需信息)的无缝衔接,做到物流管理的全程无纸化。同时中小企业为了减少自身信息系统建设的庞大投资,还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获取ASP模式的信息管理服务。

  物流信息平台要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功能、需求及权限,提供共享信息,共享机制主要有:

  1、分类共享。不同的参与者,其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不同,同时为了确保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对信息的共享程度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一定的权限,共享相应层次的信息。

  2、分层支持。物流信息平台除了要对相关公共信息进行存储和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实施,为城市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功能,如网上交易、身份认证等电子商务(包括虚拟运输市场交易及其他虚拟物流服务交易)支持功能,为城市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基础。

  3、多样化服务。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和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这里的服务方式包括数据传输方式、数据表现方式,如文本、Web界面、数据库、图形格式、电子地图等。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由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控制者,协调各个方面,投入相应的主要的设施与设备,建立统一的数据与通信标准。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行业约束、企业自主的市场运营模式,整合社会资源,组建统一的运营主体,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物流信息平台应面向企业,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管理方式。对于加入平台的企业会员,平台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充分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3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协调。这3类参与者在其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要通过彼此地配合,实现有效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物流信息平台是面向全市系统及其用户的信息平台,其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它并非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涉及到众多部门和企业利益及其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因此,需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集中调动全市有效资源,在有关部门的主持推动下进行建设实施。为此,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投入,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城市物流信息共享程度、投资环境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政府应着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尽快缩小城乡通信基础建设、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同时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应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硬件基础设施,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政府发挥其权威性,通过与运营物流平台的企业合作,运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广告、推展会、论坛等),改变潜在客户对物流运作的传统认识,增加人们对物流信息化的了解,激发这些客户对物流平台的需求,提高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的知名度。

  我单位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属于一级企业下设的二级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应用与综合管理两类,本文主要对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讨论。我单位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完成了企业门户、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及多个专项管理系统的建设。系统建设与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少顶层策划,信息化建设缺少统筹。各业务机关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独立开展信息化建设,功能、数据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各系统间集成困难,数据维护、采集、统计分析困难,数据可信度不高,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不理想。

  (二)功能不全,应用深度不够。企业门户、OA系统仅包括会议、公文、出差申请等若干功能模块,系统功能单一,由于与上级部门共用系统,功能不可定制,系统适应性与易用性距离单位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系统分散,未进行有效整合。各系统未进行有效整合,互相独立,部分功能重复,服务器负载不均衡,部分系统部署在老旧服务器上,系统性能、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

  (四)信息孤岛,信息挖掘与利用水平低。各系统互相独立,未进行系统整合和集成,形成若干信息孤岛,系统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较低,无法形成有效标识单位整体运行情况的数据全集,更无法对信息进行挖掘与利用,无法为单位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五)静态建设,缺乏持续完善机制。缺乏专业的建设、应用与维护团队,系统建设与应用多为“一锤子买卖”,管建不管修、管建不管改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系统与单位业务实际差异越来越大,最后废止不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无法与单位业务发展同步,实现持续改进完善。

  按照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化?D型要求,在全面梳理、优化单位业务流程基础上,构建综合管控信息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形成规范、统一、时效的运行数据全集,为单位绩效考核、运行质量评价、中长期战略制定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单位人、财、物综合管控能力与管理效能,形成高效协同与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提高单位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综合管控信息平台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一)规范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综合管控信息平台的运行基础和数据核心,采用成熟商用商业关系数据库构建数据覆盖全面、关系紧密、性能高效的基础数据库,可为各类增值信息处理与分析提供全面、可信、时效的数据全集。

  (二)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业务平台。梳理确定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模块化,基于单一数据源与业务流程构建业务平台,支撑综合管理、科研计划、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管理职能实现电子化、无纸化,定制开发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集,并以各类流程为基础,分类归集并积累业务信息。

  (三)以岗位职责确定的权限体系。全面开展业务流程与岗位职责梳理,构建业务流程中的岗位权限体系,建立岗位与系统权限间的映射关系图,完善任务驱动的业务信息流。

  (四)基于标准的系统集成接口集。为归集形成单位运行数据全集,需基于规范统一数据结构标准,建立综合管控信息平台与其他主要信息系统间的系统接口,(下转第62页)(上接第47页)实现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归集与业务流程推送机制,为构建单位数据全集提供支撑。

  (五)以数据全集为支撑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基于数据全集开展数据挖掘、处理与分析,对单位数据全集进行深加工,完成绩效考核和运行质量评价,为单位中长期战略制定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科学性。

  (一)顶层规划,通过信息化建设重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信息化建设不能仅限于改善现状,还要着力推动企业核心的再造与转型。企业必须制定信息化顶层规划,将信息化建设当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力量,通过不断地调整、建设、完善,释放企业活力。

  (二)瞄准产品化应用,打造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咨询能力。目前,各类企业存在大量的综合管理类系统建设需求,特别是国有企业,都在尝试定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综合管理系统,市场需求巨大。从技术角度看,综合管理类系统开发的难度主要集中在需求分析与流程优化方面,系统架构、功能开发、部署实施等环节均能采用外包开发的模式。为此,建议在企业综合管控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瞄准产品化应用目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类平台产品,培养形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咨询能力,形成企业新的业务能力与利润增长点。

  (三)改进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间的良性互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对已有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综合管控信息平台建设,一方面要通过电子流程规范并固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合规性,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梳理、改进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加适应市场化要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与盈利能力。

  (四)实现自主运维,建立综合管控信息平台持续改进机制。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共同推进,综合管控信息平台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完善平台功能,需组建平台建设、改进与运维团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时改进、扩充系统功能,并在平台产品化定制营销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综合管控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保障能力,通过不断优化与持续改进,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面、具有企业特色的综合管控体系,建立起激励、创新、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实现单位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或优化)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