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名人坊娱乐注册-首选网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09 19:16   

  名人坊娱乐注册-首选网页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媒体的类型很丰富,比如自媒体、网络媒体、电子媒体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传统媒体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旧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电视依旧是人们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也应该要与网络媒体实现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拓展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范围。

  传统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报纸、电视来实现传播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也不喜欢随时随地读报纸,因此使得人们对各种消息的了解程度不够。网络媒体的发展,承载的是快餐文化,网络媒体的应用加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各种新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对电视新闻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以及立体性,而且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也正好切合市场的开放性。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其地域条件不断拓宽,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界限的媒体形式,这也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得到拓展,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不到的地方可以接受相关信息。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利用,使得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

  广义上讲,新闻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都可以被当做新闻内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促进电视新闻实现网络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新的时代,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作为传递行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价值也越来越大,对新闻的定位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本身的质量和宣传效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新闻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新闻也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电视台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精简,提炼出更多有趣的信息,要树立精品理念,将打造精品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发展趋势,提高新闻的内涵与质量,并且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将一些高质量的新闻广泛传播出去,拓展其传播范围,让更多人接受到这些新闻。另外,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准确地定位,在新时代,复杂繁冗的语言并不会受到青睐,简洁的新闻语言反而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新闻语言是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指的是新闻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素材,比如文字语言、图片语言、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都可以叫做新闻语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简单的表述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当前很多电视采用视频图片来播报新闻,使得新闻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传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速度和范围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高传播的速度,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互联网的传播,其速度稍逊一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实现各种新闻内容的传递,因此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接受人群更庞大。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对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的特点,同时加强对各种新闻的内容的精细化处理,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比如在网络电视上,可以对新闻的内容进行集锦,将同类的新闻组合在一起,便于观众点播观看。同时,由于数字电视新闻报道往往可以进行直播,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给人带来很好的观看感受和体会。在应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的传播时,应该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种其他的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传播,比如手机媒体就可以作为传播电视新闻的重要途径,而且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实时评论,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

  在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闻行业从业人员应该要掌握各种基本的新闻知识,同时要有先进的思想,要具备先进的传播理念,明确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要改变的方向,从而提高新闻的质量。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能够借助数字媒体平台加强对各种新闻内容的传播,比如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强对各种电视新闻内容的及时传递。比如一些电视台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公众平台,需要加强这些公众平台对电视新闻的转播,必须要有专人对这些媒体账号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传统的电视新闻与数字化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可以实现同步传播。并且要加强对这些媒体平台的应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与大众的交流与沟通,对大众提出的各种意见要认真采纳,不断改变电视新闻的视角,丰富电视新闻的内容、形式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发展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使得电视新闻的受众更广,而且也能借助网络媒体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新闻消息的共享。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电视新闻内容的处理,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能够为电视新闻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1]温秋明.浅谈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J].新闻传播,2012(08).

  IPTV网络电视是基于因特网的互动电视形式,本质上属于网络媒体,基于IP技术,与IP电话等属于同一个技术逻辑类型。这里我们进行上海市场的分析。 一、 IPTV的发展 以上海为例,IPTV的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给四家单位颁发了全国IPTV牌照,可以理解为许可证: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广电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5年下半年,上海电信IPTV开始试行,截止2007年上海IPTV用户达到30万户,截止2011年初已经突破100万户,上海因此成为大陆“IPTV互动电视第一城”。同样,截止2011年4月,全球IPTV用户达到5000万户。 许多家庭中都有IPTV,其推广方式,就是在家庭包年上网的时候,比如1M的宽带年费用1300元,就捆绑赠送IPTV,送一个机顶盒,和宽带路由器连接,同时和电视连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择性地看电视。笔者自己也是一个用户,在2007年和2008年时候,IPTV的发展和用户体验比较好,但随着用户数量增多,到2011年以来,经常感到IPTV的播放不流畅。 IPTV的技术模式中存在巨大商机。上海当前的推广策略是,让用户大部分免费看IPTV,但看之前要强制看广告,IPTV运营商挣钱主要是广告费收入。比如以2011年上海IPTV的运营为例,许多节目比如《鲁豫有约》《文涛拍案》《一虎一席谈》等凤凰卫视的节目,在IPTV上可以免费看,但看之前被强制地看相关广告,比如UPS的物流广告,SK-II的化妆品广告,多美滋的食品奶粉广告,还有戴安芬的胸罩广告等等。 二、 IPTV和数字电视的概念区分 许多人把IPTV和数字电视混为一谈,以为是一回事情,其实不是。数字电视是相对模拟信号的电视来说的,重点是内容制造商,属于数字高清晰电视,运营的还是电视台。IPTV运营的是网络宽带。 数字电视的清晰度有不同标准,高清数字为HDTV,标准清晰为SDTV,再往前就是模拟信号时代的VCD,清晰度为320*240分辨率,DVD为640*480分辨率。一般数字电视HDTV可以达到720P和1080P分辨率,还有蓝光,HDDVD。所谓720P就是1280*720分辨率(参考:世新大学 陈清河教授《数位汇流》,2010)。 三、 IPTV分众媒体行销的核心问题:客户群定位 有个非常著名的电视媒体人说过:“我不在乎多少人看我的电视,我在乎谁在看。”这话很重要,谁在看?研究的是观众群体,这个群体适合什么层级的消费?什么档次的产品广告适合在这个节目档期播放效果最好?这是IPTV媒体行销的观点。笔者的导师、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陈清河教授曾担任台视董事长,在关于什么人看电视、什么行业产品最适合电视广告方面有大量的经验数据。根据以往经验,电视广告高利润的主要集中在三品: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集中后,客户群定位的研究将非常重要。比如,经常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人群是哪些人?这些人在社会中在什么阶层?他们如果选择物流,是选择顺丰申通,还是选择UPS或DHL?逻辑进一步分析,是申通顺丰的物流广告还是UPS或DHL的物流广告更适合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放?这是市场企划和媒体投放必须解决的。 四、 IPTV的致命缺陷:缺乏节目内容制造能力 IPTV网络电视说到底,是网络媒体,不是电视节目内容制造者,其致命缺点,或说和真正电视台的区别,就是IPTV只能购买电视台的节目版权,供客户选择观看,IPTV自己本身无法生产制造节目。这是硬伤,也注定了无法取代电视。电视自身,则优哉游哉地从模拟信号向HDTV等高清数字方向发展。 五、 IPTV网络电视今后发展中的关键 IPTV网络电视今后发展的观点,决定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节目内容的选择。节目内容决定了什么人来看,什么人来看这个观众群定位又决定了什么档次的电视广告商来找你广告合作。背后都是巨大商业利益。 第二是网络带宽的硬件发展。这是基础,家庭带宽若从1M发展到实际100M(下行),则IPTV的商业发展中因为带宽提高而带来的HFC(home fiber center)模式,将会把许多软件植入其中,会和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产品线形成深度竞争。 第三是推广策略。目前看,采取客户免费看、收取广告商费用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当前上海IPTV中大片和新片每看一部,要人民币5元,保留7天观看权力,这个政策到底带来的营业收入比例和广告收入比例是多少,笔者没呀具体了解,但可肯定的是,广告收入指定是主流的。 六、 小结 新媒体的发展层出不穷,一日千里。IPTV从2005年到现在,6年时间在上海发展了100万用户,使得上海成为大陆IPTV第一城,成绩是明显的。但今后,该媒体形式的路还很长,商业模式随着带宽增大、节目内容定位的进步将不断发展,必定有更新的运作模式出现在未来的市场上。 上述是笔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央视首届网络春晚今年强劲挺出,此次网络春晚的播出是以互联网、手机电视、公交电视等新媒体为平台,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和搜狐网协办,定位为央视除夕春晚品牌的延续和拓展,是央视新媒体发展战略的实践。从后期受众给央视首届网络春晚的打分可以看出:62.30%为感觉良好以上,其中超乎想象的13.32%,非常完美的4.47%,表现优秀的34.76%,感觉良好的9.48%,这足以让备受争议的传统春晚自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传统主流媒体(主要指电视媒体)在三网融合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此次央视网络春晚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根据DCCI2008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73.2%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表示互联网是其接触的第一媒介,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手机(9.5%)和排名第三的中央台(6.3%),可见新媒体的强势地位呈现出的优越性。当然,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作过这样的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笔者认为辛摘的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更为科学,他认为“新媒体(New Media)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定义显示出了新媒体的技术性,略去技术性,在大众传播中,新媒体呈现如下特点:

  1、复合性。新媒体提供了具有优越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它具有多个终端:电脑、手机、数字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受众可以在不同时间利用不同的终端自由地参与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央视网络春晚采用了网络实时连线、腾讯微博现场更新等方式让受众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涉及人数多,公开性高,参与自由,互动性强;晚会的播出渠道包括IP电视、手机电视、电视直播、视频点播等多终端收看,波及面广,影响力大。

  2、门槛低。只要拥有能上网的电脑,会一些基本操作,任何个人都能够信息,个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当然,接受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更为简便,在家里、单位、路上,个体都可以在条件允许下接受信息。现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家电下乡政策,使得新媒体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这样使得传播更加大众化,信息更畅通、迅捷。央视网络春晚微博的实时更新,使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全时性。在网络新媒体中传播的信息,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于网页,而且由于存储于网站数据库中,因此它一直存在于网络空间。这些信息亦可以通过相关链接,受众查询等多种方式得到长期的利用,这样避免了传统媒体信息的“转瞬即逝”。央视网络春晚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受众可以随时点播观看,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限制。

  4、连通性。即传播者与受传者两极的互动性,它是新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本质特点。从角色分工来看,大众传播者与受传者渐渐融为一体,两者间的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反馈与交流,而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协作,也体现了新媒体的平等性。央视网络春晚播出前在全球召集节目,节目都是受众推荐的;播出中受众可以连线点评,共同完成节目的播出,例如开场时的歌曲《大中国》就是由网友接力式和现场演唱结合的节目形式。另外,在网络新媒体中受众可以看到个人意见的表达,可以凭借“公共话语空间”聚集起一种集体的表达。例如利用跟帖等方式将公众所知的原本分散的、弱小的个人声音汇聚成强大的声音,这也是未来传播必然发展之路。

  5、个性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不再是单线的传播,而是点对点、多对多的传播。网络信息作品中的互动使受众通过博客、个人网页、社区、论坛等方式表达个人观点,拥有共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引起专业媒体机构的重视,专业媒体可以更好地把握受众的脉搏,并以此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与传播策略,创造符合受众的个性化节目。另外,新媒体播放地点的灵活性使受众可以自由选择接收地点,自主性更强。新媒体冲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再上的压迫感,拥有一个比传统媒体开放的环境,“高公开性、高参与性、高选择性”使新媒体环境具有个性化。

  ②周建克,《奥运会新媒体传播探析》,《浙江体育科学》,2009年,31卷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不断提升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应用接口、路由选择,以及更完善的网络管理和拥塞控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不再是以典型IP服务所提供的固定编码和标准分组格式,而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将网络内部执行转变为用户指定的应用执行。

  互联网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是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互联网络,具备超文本、超媒体连接的特点,能够提供远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送、BBS、万维网、即时传呼、聊天视频、网络新闻等功能。互联网新媒体是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新”媒体,是因为这种媒体形式实现了媒体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转变为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突破了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突出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媒体发展的巨大变革。

  (1)大众化。近年来,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网络的普及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比较有序,无论是资源、技术、设备还是用户都发展快速,网络媒体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及国内各大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都获得了不断优化,终端产品的整体价格也大幅度下调,用户上网门槛的降低为更多社会公众接触网络新媒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多样化。网络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都应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其应用性和融合性也都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它的功能也随之变得多样化。网络新媒体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其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等,这些都是“新”的信息传输、交换途径;其二,网络专业性增强。专业的网络服务现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色,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上银行、网络新闻等等,同时各种“新”服务形式也正在不断涌现,网络新媒体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融合化。目前,网络媒体正在向宽带、移动和三网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用户、手机用户都大幅度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3G网络的正式开通,使得3G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同时三网融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时更加方便,这不但有利于促进移动多媒体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网络创新,进而促进产业文化升级。

  (1)对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打破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不均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送,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新媒体拓宽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便捷性提供了技术平台。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均都能够为受众提供24小时不断更新的新闻讯息,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新”传播途径——网络传播的优势。

  (2)对受众互动的影响。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率的日益提高,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媒介将庞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有利于调动起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热情。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为受众设置了交流平台,使受众可以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参与信息传播,增加了网络信息的浏览量,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提高网络信息传递收益。

  (3)对信息传播即时性的影响。实现信息传播即时性是互联网新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互联网新媒介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新闻事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重大反响,而传统媒介在新闻事件时需要经历一定的制作周期和传播周期,虽然能够保证信息的优质性,但是却牺牲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为此互联网新媒介成为了即时信息传播的首选载体。

  (4)对信息保存的影响。相比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信息具备更强的保存性,在简单的操作下便可以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完整地保存在电脑上,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保存成本,在用户需要时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地调阅。这种“新”的信息保存方式,突破了以纸质为保存载体的限制,有利于减少纸质保存新闻信息所占据的空间,也弥补了纸质保存载体易丢失、损坏的缺陷。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仅仅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便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

  (5)对信息内容结构的影响。在线视频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向声音化、图像化、直播化的“新”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信息传播内容结构的重大变革。在线直播可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既可以直播新闻、实事等信息内容,也可以上传用户周边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承载量不断增大,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多样化,使得信息内容结构不断创新。

  (6)对信息传播成本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环境下,互联网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低成本运作,借助于网络平台信息几乎不需要付出费用,这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媒体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互联网新媒体则省去了绝大部分信息传播成本。

  (7)对受众地位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受众置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让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受众通过收索引擎能够自主地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同时还能够在交流版块实现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媒体之间的交流,使新媒体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导向。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3G网络,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的正式融合,不仅拓宽了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范围,而且还使无线设备成为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新”载体。随着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手机逐步代替了仅有通讯功能的传统手机,因其具有独立操作系统、PDA功能、无线接入互联网、人性化设置以及可支持第三方软件等技术优势,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各种客户端,能够使其具备与电脑类似的功能,如信息浏览、发表观点、关注热点问题等,凸显了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优势,可以说手机互联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为此,新媒体也将手机作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终端设备,纷纷开发各种软件,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了解生活服务信息、浏览社会热点动态的需求。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可为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使得互联网新媒体从提供全面化信息向提供专业化信息“新”方向转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大商家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纷纷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实施营销宣传策略,在网络平台投入大量广告,以获取良好的宣传效果。如2012年,京东、苏宁、国美三大电商的价格战可谓是收效显著的网络化商业炒作,三大电商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要打价格战,使得众多网民对此深信不疑,虽然价格战仅是一种商家的炒作,但是却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达到了提高产品销售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电子加密技术、安全浏览器等网络安全技术逐步完善情况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可以自动识别钓鱼、木马网站,为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网络支付工具创建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商务形式。如以淘宝为例,仅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一天的交易额就超过了350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互联网新媒体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现阶段,互联网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传播信息真实性差、传播侵权、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对社会舆论导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以规范新媒体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其一,突出管理重点。由于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方面应当区别对待,可针对各种网络媒体形式确定管理的重点,如对电影、科技类可适当放宽监管,对于一些专业报道政治新闻的网站,则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其二,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别,故此应采取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加大立法,使网络媒体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其三,应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网络媒体的管理任重而道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四,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建设新闻网站,使网络媒体肩负起网络宣传的责任,强化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新时期,网络媒体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信息平台,人与人之间不仅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随着媒体技术的创新不断更新。传统电视媒体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就要摒弃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将网络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实现电视媒体信息数字传播。这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发展融合,以提高电视新闻媒体信息的传播效率。

  传统电视媒体采用了单向线性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传播信息时,所采用的形式是以电视台为中心向周围环境扩展,实现信息的全覆盖。传统电视媒体采用单向传播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是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这对电视信息无法有效反馈[ 1 ]。特别是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有限,导致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就会使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无法沟通,电视媒体不具备信息互动传播的功能,就必然会导致信息传播质量以及信息传播效率降低。

  传统电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存在着明显的雷同性。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大同小异,目的在于通过热播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但是,电视媒体信息采用模仿的方式,媒体信息缺乏独特性,就无法体现电视节目的特色。这种单一化的电视内容,很难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内容单一的电视媒体节目,会让受众感到是否收听和观看都不是必要的,加之现行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就会导致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失去稳定性。

  传统电视媒体播放信息,受众都是被动接收电视节目。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就是将单向信息传播模式打破,实现信息互动传播。网络电视是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成果。受众在网络平台上接收电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电视台互动交流。关于电视节目的选择,受众具有自,主要在于网络电视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受众只要登录到指定的网络平台,就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电视节目。

  网络电视平台上所播放的电视节目覆盖多个频道,而且节目可以回放,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以针对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见解。电视台接收到受众的反馈之后,就可以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以及播放形式不嗤晟疲并根据受众需求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予以创新[2]。电视台在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征求受众的建议,同时还起到了节目预告和宣传效应。采用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就会提升,还有助于发挥电视媒体的品牌效应。

  网络媒体环境下,移动电视应运而生并在诸多城市中普及。移动电视主要是在公交车上播放节目的电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移动电视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移动电视业务的开通,是网络技术、电视媒体和电信网络统合的结果。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使人们在公交车上就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使用手机与电视台互动交流。比如,大连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公交车上每天都播放《大连你早》电视新闻节目,大连市民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新闻信息,电视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将各种高科技元素充分利用,渗入到媒体中,使电视媒体能够在现行的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播放形式也因此创新。基于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进行创新,就是根据受众需求创新电视产品,不仅可以维护现有的受众,而且还有助于培养新的受众,且媒体市场会不断地扩展。以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为例,就是将传统电视节目与网络媒体技术融合,使电视节目更符合受众的需求,而且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上不断地探索新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从《天下被网罗》的节目内容来看,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都蕴含在电视节目中。这些信息的来源不止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而是网络平台获得的,所涵盖的信息形式多样,包括论坛、博客等,一些电视节目信息甚至来自于网民提供的建议。电视节目以社会热点为主,不仅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充满了趣味性。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是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实现了跨媒体整合,不仅使电视台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两者的融合,使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地实现创新,电视节目也不再是单一形态的播出,而是内容多样化,信息传播及时、准确[ 3 ]。特别是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不仅电视节目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播出成本有也所降低。

  1)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技术一体化。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属于技术的融合,并不局限于将当天的电视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公布,而是要采用传统电视与网络媒体互动的方式,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将电视媒体的品牌树立起来。随着电视媒体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提升,就会提高电视的收视率。电视媒体要走品牌发展路线,就要将发展途径定位于“品牌”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一核心,不仅要扩展视野,还要将制定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规划[4]。传统电视媒体有庞大的受众,信息内容丰富,能够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为一体,使传统电视媒体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电视媒体沿着新媒体道路不断发展,通过实现双方的一体化促使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融合。

  2)传统电视媒体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媒体信息的立体化传播。传统电视媒体是被民众广为接受的媒体,长期以来,人们都会通过电视媒体获得信息,所以,电视媒体拥有优质资源和稳定的受众群体。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就是将电视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使电视的优质视频资源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同时还可以将社交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用于传播电视信息,诸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使电视媒体的受众不再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是与电视节目之间充分互动,电视媒体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者。这种媒体与受众群体以网络为互动的模式,让受众更热衷于观看电视节目,同时网络还成为了电视媒体信息宣传的平台。

  3)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使电视媒体信息更有深度。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视媒体信息的吸引力。电视媒体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呈现出来,还要对媒体信息内容再度编辑,使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符合网络媒体环境[ 5 ]。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受众在接收媒体信息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体信息具有可调性,所以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为受众接收电视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还起到了媒体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更好地发展,就要跟上时代形式与网络媒体充分融合。传统电视媒体要将网络媒体优势进行吸收,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以扩展受众群体范围。此外,传统电视媒体可以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渠道与受众互动,包括微博、微信等,都成为互动空间,不仅使媒体信息高速传递,而且发挥了宣传作用,有利于发挥电视媒体的品牌效应。

  [1]施国龙.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播客与传统广播电视的融合[J].新闻窗,2014(3):59.

  [2]康灿华,戴钰.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湘论坛,2011(3):60-63.

  [3]吴宁.社交电视: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之路――以电视与微博的互动为例[J].中国电视,2015(4):109-112.

  2006年11月15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舰媒体东方卫视与新浪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首次深度合作。此举整合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掀起中国“传媒业大亨”合作的新浪潮。

  网络媒体作为媒体的后起之秀,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凭借其多媒体、互动性、易于检索、海量信息、快捷传播等特性,已迅速成为新的强势媒体。以往,网络媒体很少与电视媒体达成深入合作,而东方卫视与新浪的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丰富了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内容。合作之后,充分发挥了新老媒体的优势,将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新技术及新型传播理念与手法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打造出全方位资讯、多媒体沟通的服务平台。这俨然成为今天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中国传媒行业探索出崭新的发展模式,也使更多电视媒体加入到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中。

  而国内数字电视普及速度的迟缓,客观上也给新兴媒体的崛起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网民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电视观众增速放缓,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创造了条件。据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消息,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到2006年底,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在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宽带接入用户达5200万户。 而电视观众增加有限,根据CSM媒介研究数据,2005年,全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9亿,仅比2000年增加5000万;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74分钟,低于2000年184分钟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新闻资讯和影视娱乐内容,传统媒体“我播你看”的单向、大众化传播模式正遭遇到互联网实时、互动、客户分层、按需计时等传播模式的挑战。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联合,为网络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电视媒体拥有当地最权威、最丰富的媒体资源,拥有强大的创作编制生产队伍,几十年树立起来的声誉、公信度和影响力。强大的资讯来源,节目资源是电视媒体的有利条件,也使网络媒体增加了服务功能,极大丰富了网络内容。网络超文本链接新闻既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同时又由于其容量大信息流快速传播导致了信息泛滥现象:如用媚俗新闻提高点击率,导致假新闻的传播等。这也是长期以来关于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孰优孰劣争论的焦点之一,与电视的合作,无疑能趋利避害,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同时,结合电视资源,网络还可以开办延展性栏目。如东方卫视首次举办的全国性选秀活动――《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等引起网民的热烈反响,网友纷纷参与互动,新浪娱乐全面配合宣传,该栏目首场比赛全国平均收视率就高达2.2%。

  媒体的竞争形势也迫切要求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牢牢抓住各自的媒体特点,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联合有助于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优势,克服电视传播的诸多缺陷。电视可以增加图、文的背景资料等信息,改变视频传播的单一性。电视媒体作为当代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强大的媒体,其文化趣味的市民化、娱乐化倾向比市民化平面媒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电视的播出框架陈旧,播什么受众接受什么,被动接受,选择性差。网络为单向传播的电视媒体提供了受众互动功能,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双向互动性。

  在技术上讲,网络媒体无疑已经对传统电视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和欧洲,到2007年由有线电视公司和卫星公司提供的数字视频录像机(DVR)将进入三分之一的家庭用户,DVR设备将给用户类似于其在互联网上的体验和选择――用户可以随时观看节目。网民在家中仅凭一根网线收遍世界上所有电视节目的时代正在到来。ABC的视频新闻节目,其近景(如人的面部镜头)清晰得令人难以置信。以其高超的视频压缩技术和强大的硬件(视频服务器)支持,实现了视频流对带宽的最低要求,在网速极慢的情况下,仍能保障其网上观看的稳定性。在技术层面上讲,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共赢发展成为可能。

  2013年4月1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成功上市的热门网络音乐电台服务商Pandora网站注册用户突破2亿,占网络电台市场份额68%,再次引起人们对网络电台的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迫使传统广播媒体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传统广播需要发展网络电台,是因为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播效果稍纵即逝,线性传播方式。而传统广播通过与网络电台的融合可以弥补自身的缺点:一是通过网络电台在线收听,听众不仅可以同步接收广播节目,并且不受地域限制,同时克服了收听调频时的信号干扰,接收效果相当稳定;二是网络广播节目可在网上存储和长久留存,也便于听众选择收听和重复收听,弥补了传统广播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缺陷。因此,传统广播媒体与网络电台进行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电台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他们具备上网的条件和时间。因此,网络电台的节目必须符合年轻群体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最新的新闻资讯、及时的生活服务、时尚的前沿报道、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类节目为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例如:2006年成立的青檬网络电台作为国内第一家以大学生群体为受众的网络电台,针对的主要人群是京城100多所大中专院校,80多万大学生。以“娱乐青年、引领青年”为目标,内容设置贴近大学生活,包括音乐、娱乐、生活资讯,以及人文、艺术、考研、就业等咨询性、教育性节目;潘多拉电台针对喜爱音乐的听众,为每名注册用户建立了个人主页,用户可以通过个人主页寻找相同兴趣的音乐好友以及音乐博客;Rdio也是一款关注社交功能的应用,用户可以分享彼此的音乐欣赏计划。

  1.内容优势。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除了新闻单位直接设立的网站,其他网站一律不具有新闻采访的权利,只能够从事新闻转载的业务。因此,传统广播媒体依然掌控着信息的采集权和权,网络信息大都是传统广播媒体信息的二次加工、整合传播,与传统广播媒体融合的网络电台有其他网络电台所不具备的先决条件。

  2.人才优势。传统广播媒体利用多年来所构筑起来的人力资源体系,无论是在信息的采集、制作、媒介策划环节,还是在主持人的培养环节,甚至主持人明星效应等方面都具备相当完善的体系。这些因素能更加顺利地帮助传统广播媒体开展网络电台的工作,这也是其自身的优势所在。

  3.推广优势。起步的网络电台属于发展阶段,传统广播媒体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仍然占据主导优势,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的推广优势不言而喻。

  1.资讯资源本土化。为了与其他拥有强大资金、人才资源的网络电台竞争,培养固定的目标受众,与传统广播媒体融合的网络电台需尽可能全方位地提供与本地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突出本地化的特色,注重生活服务类信息。这是信息服务个人化时代地方广播网站的生存之道。传统广播媒体拥有进军多媒体网站市场的许多独特资源,如交通频率的路况信息、服务信息;新闻频率的热点新闻、短时天气预报资源;农民频率的农业信息资源;音乐频率的演唱会信息、明星信息等资源。这是其他网络电台所无法拥有的特殊资源,融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节目资源共享化。各传统广播媒体在本地都有许多优秀的节目,有很多节目非常适合在网络上在线收听或点播。如果每个节目下设论坛允许网友留言或者定期组织热门主持人在线与网民交流,不仅可以提升网络电台品牌形象,还能扩大传统广播主持人知名度。

  3.新闻资源话题化。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特殊属性,在新闻资源上也拥有优势,这些资源如果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不但是声音的产品,还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的产品。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其网络电台,新闻仍然是主要内容,既有信息、实事评论,也有各类专题,特别是给网络听众一个发表自己看法和交流热点问题的网络专区,不仅能带动本地网民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为主持人提供必要的素材。

  4.播出节目形象化。2005年4月7日对葡萄牙的聋哑人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当地的TSF广播电台在这一天首次推出了专门为聋哑人服务的网上手语广播。聋哑人听众只要登录该电台提供的网址,便可通过网页上的手语图像与普通听众同步“收听”精彩的广播节目。这次首播活动是“葡萄牙任务、革新与知识联合体”推出的一系列公众服务项目之一,并得到葡聋哑人联合会、TSF电台和葡手语翻译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TSF电台负责人若泽·弗拉戈索在开播前接受采访时说:“今天TSF拥有了新的听众群,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有声和无声的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我们的声音通过特殊的方式传递给那些生活在寂静世界里的人们。”

  地方广播如何从与网络电台的融合中寻找到盈利模式是广播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传统地方广播与网络电台融合首先要“落地”,于是本地广告和特色线下活动(例如车展、房展等)就成为其主要盈利模式,而对应的商家一般也以本土特色的广告客户为主。网站所设计的产品和服务除满足本地广播电台的直播、精品展博等需求外,其服务性必须深入到本地的社区百姓当中,编织成一张无限大的连锁网络,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城市及乡村的每个角落,形成规模效应,以此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这也是地方门户网站的优势所在。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地方门户网站就一定要在“落地”上下功夫。依托自己已有的媒体优势,经营范围可以涉及家政、地产中介、征婚交友、配送、培训机构、美容、信息等,这些都是本地的便民服务,也是最好落地生根被大众所认可的。当融合后的网络电台点击率不断增加时,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逐步转好。

  1.以“精品广播节目免费欣赏”博取点击率,吸引广告客户投入。在鱼龙混杂的海量网络广播节目中,网民尚未满足的需求是便捷寻找精品,并能免费欣赏。与一般商业网站缺失大量正版音频资源不同,与地方广播融合的网络电台网站拥有大量原创的高质量音频资源。据了解,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能播放的音视频资源只占总产量的20%,80%音视频资源因传统广播电视时段有限,且因节目定位和风格匹配等原因,只能束之高阁,被闲置浪费。这些音视频素材完全可以成为广电网站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其中最成功实践的典型是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Hulu 网()。该网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ial)和新闻集团(News Corp)于2007年3月合作创办,这两大广播影视巨头丰富的内容资源,加上风险投资支持,使Hulu网坚持正版路线日,美国市场研究服务公司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的点击量超过10亿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2.以地方广播电台强大的号召力开展网络“活动营销”。融合后的网络电全可以利用传统广播强大的活动号召力,贴近受众兴趣,突出受众关联,开展活动营销。网站的活动营销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按照4R营销理论,随着市场的发展,传媒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传媒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大量受众通过网络电台网站互动或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积极参与活动。聚集受众注意力就具备商业开发的潜力,就可激起商家冠名广告的兴趣,为网站创造良好的盈利契机。

  3.网络电台特定资源的付费下载。与网络融合的传统广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制作大量的音频节目,例如与节目有关的彩铃、自录的评书、广播剧等,网友可以对网站的部分声音产品和资讯(彩铃、音乐、信息等)实行收费下载服务。

  4.其他营利模式:包月制(会员制)、交易中介费等。与传统广播融合后的网络电台还可以将部分忠实的网民吸纳为会员,采取包月收费的方式,以不同价位对内容进行组合,供网民使用。另外,也可以会员的方式吸引二手物品中介机构参与,通过传统广播的推广,对这些中介机构收费。还可以采取支付宝的方式,对每一笔网络购物交易收取适当的费用。

  网站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推广的力度。与传统广播融合的多媒体网站可采用以下推广策略:

  1.电台本身广播推广。网络电台可以依托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在各广播频率中进行推广。

  2.门户网站(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目前包括新浪、QQ等大型门户网站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新兴媒体均在密切重视网络广播这块蛋糕,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急切地需要和传统广播媒体合作,以此为契机,多媒体网站可以借助他们以互为链接或者品牌广告互换等方式进行推广。

  4.移动运营商推广。移动运营商握有最为广泛的受众资源,和移动运营商合作,以的方式进行最为有效的推广。

  5.活动推广。网站组建初期,可结合地方广播电台的本地优势,策划活动进行推广,如让播客与电台DJ同台PK,开通群众投票平台,让普通播客进入专业播客的神圣殿堂等。

  目前,国内以及省内广播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趋势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一方面说明这块市场属于培育阶段,另外一方面也说明电台在新媒体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广播媒体发展网络电台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电台的特性与电台远些,而与网络更近些。网络电台要想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来发展传统广播,必须充分了解互联网,运用网络传播的手段来传播传统广播的内容。因此依循网络的特性发展,是网络电台发展之路要遵循的原则。另外,网络电台对传媒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与广播融合的背景下,只有既懂广播,又具备网络素养的媒体从业人员,才能适应广播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以“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被誉为媒体“新贵”而风靡全国。网络媒体的快速崛起,致使目前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正遭遇网络媒体越来越严重的挤压。就社交网与传统媒体的商业价值而言,广告商们更愿意把钱投向网络而不再对传统媒体情有独钟,年轻一代的受众也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阅读纸质媒体的兴趣。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权威和公信力,网络的优势是快捷和互动,在二者的交汇共谋之中,传统媒体寻求自建网络和新闻内容的网络表达,与网络媒体融合以抢占新闻制高点。这种传统媒体与网媒的互相影响与融合,也催生了传统媒体传播生态的转变。

  传统媒体包括平面纸媒、电视广播媒体,延续着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即由媒体相关信息,而受众只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被动的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媒体作为唯一的信息源,不仅主导着所传播信息的内容,还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方向。这种点对面的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固然有其优势,信息通过媒体同时传播给不同的受众,其传播的覆盖面很广。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因传播受众的被动性和信息源的唯一性,导致信息接收效果的不可控和传播路径的相对脆弱。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中,传播的信息是由媒体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这种单向而直线的传播过程,受众站在信息传播的终点,不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互动中,更不能因为受众的存在而使得信息在传播链条中增益。在这种传播过程中,所谓的受众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依托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站,其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点对面,其主要渠道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受众不仅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还可以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中继和增益的作用。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是信息的唯一传播主体和信息源,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均有媒体决定,在整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不会参与其中。而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交网站上,所有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再次传播者,虽然媒体作为信息原发者的身份和地位没有改变,但信息原发者的媒体将信息投放到网络之后,信息的主体就不再单一,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再次传播的主体。这些受众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加入,他们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仅成为信息的再次传播者,也将个人的影响融入信息的传播中,这样,所有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变得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受众是作为一个抽象而模糊的群体而存在,媒体传播的信息不可能针对某个体,这种传播模式大大削弱了信息传递对受众需求的针对性,直接影响到媒体的传播效果。而在社交网站的人际传播模式下,点对点的直接传播使信息的针对性大大增强,特别是网络中,每一个个体既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递者,这种兼具受众和信息源传播主体身份者的加入,使信息针对性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此理论认为,受众接受媒体的信息,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他的这种需求与社会大环境、自身的心理因素、个人素养和学历水平相关。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导致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媒体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媒体传播的信息越能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信息的传播就越有效。如果媒体传播的信息没有具体针对性,而是广泛传播,则信息传播的效果很难控制。但“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指的这种信息传播只是一种理论和理想状态,在现实媒体传播过程中,做到所有信息的传递都具有针对性,是不可操作的。在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模式下,因为传播者对传播对象个体需求把握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传播成本所限,这种精确而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以人际关系网络传播为特征的社交网站上,信息的传播不是直线式的传播,而是将信息的整个传播过程变成一个链条,网络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他们不仅接收信息源传播的信息,而且在这个链条上免费中转信息。这一庞大免费传播群体的加入,将原本由媒体独自承担的信息传播费用作了有效分解。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模式既克服了传统媒体点对面传播模式的缺点,提高了传播效果,还为媒体节约了传播成本,使得点对点的传播模式成为可能。但是传统媒体进入社交网站后,要真正实现这种高效率、低成本、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媒体要继续扩大信息资源。无论是哪种媒介形式,其吸引受众眼球的核心都是基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否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需求。传统媒体要想在社交网站上吸引人气,必须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趣味性置于首位,扩大和丰富信息资源,用充实的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

  (2)发挥社交网站中“舆论领袖”的作用。从理论角度来看,社交网络中的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传统媒体信息的再次传播者,从而大大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同时有效的节约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但要使得受众一如既往的参与信息的再次传播和进行信息的义务加工,媒体需要培养、引导和激发受众,才能使受众成为媒体的信息传播者。这就要引导和激发网络传播链条上的每个个体在网络上有话语权并主动使用这种话语权的舆论领袖。培养和争取更多的舆论领袖参与到媒体信息的传播行为中来,是传统媒体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扩大传统媒体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养信任是网络信息传播达成效果的基础。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站的结合产生了3种信任资源:

  首先是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给受众产生的固有信任。因为传统媒体在受众心里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众对传统媒体固有的这种信任感,在传统媒体进入社交网站后,会自发地转移至网络媒体,受众由于对传统媒体的信任而产生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其次是基于人对际网络的了解和信任。这是人际关系赋予社交网络的信任,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转嫁到对信息资源的信任。第三是受众对舆论领袖的人际信任。因为个体对舆论领袖的信任,产生对舆论领袖言行的信任,舆论领袖对信息的选择和推荐往往也会强化相关信息的传播效果。这三种信任资源的存在,使传统媒介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得到深化,对传统媒体来说,利用好这三种信任资源,将使传播更加广泛、更有针对性。

  大众传播以一种“你听我说”的告知方式向受众进行传播,反馈机制相对较弱,受众即使对传播内容不满,反馈给传播者也有滞后性。而社交网站赋予了每个用户参与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参与热情,如果觉得一种信息好,可以“赞一个”,推荐给他人,与他人分享,如果觉得不好,可以“踩一下”,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感受。这种快速的反馈参与弥补了大众传播的反馈机制。

  传统媒体已经看到了网络媒体的力量,纷纷将资源嫁接到网络平台,与受众沟通。譬如《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它们作为平面媒体,将新闻在网站上实时更新,在Twitter官方网站上已经有大量的关注者。《新科学家》、NME等也志在Twitter上开辟了账号,其关注者直线上升。《南都周刊》在Twitter开通了官方账号,新浪头条新闻在新浪微博上的关注者超过了40万,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的媒介机构超过40家,涵盖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等各类媒介形式。微博在拥有诸多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如缺乏可靠性、过于碎片化等等,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两者互相融合、资源互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媒体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对受众产生感召力,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影响社会舆论,但由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各种限制,必须与网络媒体联手,才能更好地服务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使用使人际传播克服了传统媒体的限制,因此,人际传播的发展和成熟,会给大众传播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从而推动大众传播的繁荣和发展。

  ①④周勇,《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模式》[J].《新闻与写作》,2009(10)

  ②熊向群,《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J].《新闻传播》,2006(9)

  ③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J].《今传媒》,2009(4)

  ⑥谈国鹏,《论社交网络场景的建构和影响》,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一些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所论述的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曾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媒体的种种现代神话。然而,网络传媒诞生以来,传媒机构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垄断与控制地位被打破,任何网民都变成了新闻传播的参与者,许多经典的新闻传播模式与理论已无法解释网络媒体新的传播现象了,这就使那些形形色色的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美国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他认为在信息传媒中有大量的信息“把关人”存在,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新闻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之后,传播学家怀特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他认为,社会上到处都是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能只是“有闻必录”,而要有选择地传播新闻。“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介在信息传送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及自身利益价值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与编码,决定最终面向受众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作用于他人。因此,在传统媒体运作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极其重要,所把的“门”体现出权威性、规范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然而,网络传媒的兴起,其数字化技术特性决定在网络传播中没有控制新闻信息系统的“门”,传统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被网络非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所取代。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其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呈现的新闻信息模式,网状结构使信息流动路径变得多样化,网众只要利用服务器等技术就可以避开各种控制与障碍,选择不同的路径交互随意、随时随地与接收新闻信息。因此,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超市”,是网众的“公共领域”,网络传媒中信息处于自由的状态,网众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互联网中而不经中间环节新闻信息,网络媒体已没有了“把关人”或是把关已困难重重,传统“把关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与控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变成了自由的传播空间。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后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帝国逐渐瓦解。网络将按照个人的独特需求分门别类地进入一个个家庭,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驰骋。权力从传播者那里转移到接收者这端。

  有学者认为,网络依然存在“把关人”,理由是网络把关人变成了“隐形化”的“资讯人”或“引路人”。除大型门户网站还保存了传统媒体的机制外,人际交流网站(如BBS)也有版主,他们有权删除不合适的帖子,对网上信息进行监管,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其实,这些所谓的版主是难以承担传统“把关人”那样的角色。其一,网络新闻信息的海量而难以把关。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出,网上新闻一般寿命只有15分钟,编辑、版主是没有精力与能力编辑与删除网络海量信息的。其二,在网络某些单一的社区、网站也许能删除、封杀一些新闻信息,但互联网是一个根状相联延展性的网络,你过滤、封杀了这个网站,其他网站又出现了;国内网站把关了,国外网站又渗入。加之网民自由度极高,他们可以不断地拓展“栏目”、“版面”,可以在不同的站点新闻信息,网络“把关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其三,网络传播是一个复合、整合式传播系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传播形式,网络中的BBS、社区通讯、手机短信等这些传播领域,传者与受者处于松散的传播环境中,那些在传统媒体中被“把关人”删除、修改、过滤的内容与形式,在网络空间里却能大行其道,广为流传。其四,传统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信息“把关人”的水平,而在网络传媒中已把传媒的权力分给了网民,新闻信息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网众整体的水平。因此,网络时代,要想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与接受进行严格的控制,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实,网络传媒已无法承担“把关人”的角色了。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1972年和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总统竞选研究中,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说。在随后的30多年中,有美国的芬克豪泽、丹尼利恩、瑞斯等众多传播学者作了进一步地研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受众不仅是从媒体上去认识公共的论点,而且依据媒体对传播信息进行渲染的程度,形成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即某些话题经大众传媒的宣传后,会对受众产生暗示作用,从而使受众认同这些话题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媒体宣扬的导向中。也就是说,媒体强大的掌控能力使传播的新闻信息具有一种主流性、严肃性、重大性和导向性。因此,按照“议程设置”理论,受众在判断某一个新闻是否重要时,最主要地取决于媒体对这个新闻的重视程度。

  网络传媒中虽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议题设置,但它同传统媒体完全不同:一是传统传播过程的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传媒的新闻信息,他们只能在媒体为之设置的议程中,进行有限的挑选接收,而无法同媒体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更无法新闻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议题很多且杂乱,根本无法进行到议程设置。二是传统媒体关注的是传播者的掌控能力,想的是怎么把新闻信息“推”给受众,受众没有选择相关议题的自由。互联网因其网络分布式传播模式,大大地降低了中央主机的控制力,能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双向交流,网络传播极大地释放了受众参与传播的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的控制权。正如波斯特所说:“当代大众媒介转化成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时,发送者变成了接收者,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统治者变成了被统治者,这样,用来理解第一媒介时代的逻辑就被颠覆了。”三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海量,网民在网络世界拥有无限自由,传播者难以控制他们选择信息的自由,网众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挑选新闻信息,或发表许多自己的看法,修正传播者设定的议程,网络传媒也就弱化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四是网络传播是全球性的,目前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互联网联接,各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是不同的,在本国设置的议程,在彼国就难以起到作用;若本国受众不满足于本国的新闻报道,他就可能通过网络选择其它国家对同一问题的新闻信息。这种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议程设置必然会相互干扰甚至对立,网络传播的跨国界性质也给“议程设置”带来冲击。因此,网络传播已改变

  了网众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方式,网民普遍意识到传统单向度的传播方式已经改变,网络传媒实现了从下向上的传播。吴风指出:“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不同,它是一种‘弱控制’的传媒,一部分传播权力由少数人的手中分散到了广大网民手中,多元化的传播者、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都弱化了传媒为公众设置的议程的效果……哪怕只是在人际交流中流传的片段猜测也会以大众传播方式在网上扩散,诸多围绕同一事件的猜测会形成网上的公众议程,从而瓦解和弱化传统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

  这个理论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她认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大众传媒所持的观点在社会上占据相当强的优势,对受众造成一定的压力,受众在表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总要对周围的传播环境进行观察与了解,审视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和行为模式,当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主流意见时,受众便会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反之,当发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属于少数弱势意见时,因为人都惧怕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而受到社会的孤立,就会屈从于周围的压力而保持“沉默”,逐渐放弃原来的想法和观点,这是因为人的“社会天性”是害怕孤立而受到社会的惩罚。这样一来,一方“沉默”的结果是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优势意见也就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反过来又迫使弱势意见更加保持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方传播声势越来越大,另一方却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沉默螺旋”效应。

  “沉默螺旋”的产生,传媒必须是惟一的新闻信息渠道,且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这种获得新闻信息渠道的单一性,使受众不得不把媒体的观点当作普遍的观点而使自己保持沉默。然而,当今网络传媒已改变了这种状况:第一,网络传媒同以往的传媒不同,它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在网中人们通过交互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网民掌握了传递信息的主动权,并形成了具有共同观点与兴趣的“电子共同体”,因此,受众在网络传播空间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所持观点的支持者。第二,网络传媒是双向互动的传播,在这个“点对面”、“面对点”、“点对点”的传播世界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吸收新闻信息,甚至发送新闻信息。第三,在这个虚拟的传播世界中,网民的身份是匿名的,网民的血肉之躯并未置身于网络虚拟空间,他们用虚拟符号进行着传播,这使传统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了具有相当自由度的信息传播人,由于网络参与的平等性、身份的隐匿性,网中已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回避让他们感到失调的环境,网民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主动地寻找、选择、吸纳需要的信息、回避不需要的信息。第四,在网络传媒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不仅网民可以选择同自己所持观点一样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在网上的传播栏目,或是个人网页,或是虚拟社区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广泛传播自己的观点,在此“沉默者”已不再沉默了。第五,网络传播是跨国家与地区的传播,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世界各地的网民有共享新闻信息的可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大削弱,传统传媒的“信息过滤器”完全弱化,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权、影响力开始消解,媒体所持观点对受众造成的压力也就弱化。可见,网络空间里无视受众的主动性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已不可能,中心在去除,网众不仅不再“沉默”,而且在网络平台上可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与观点,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已彻底地打破了传统传媒的神话,使每一个过去被看成小人物的受众,一跃变成网络传媒信息的者,实现了网民自己主宰命运、参与社会的梦想,“沉默的螺旋”理论就与网络传媒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特点相背离。

  “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即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物,这种人非常聪明与敏感,能够将媒体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传递给别人,并深刻影响受众的认识。这个概念来源于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对1940年美国俄亥俄州伊利县的选举研究,研究者定期对这里的选民进行访问,以确定哪些因素最大程度地影响了选民的投票决定。结果发现,大众传媒信息并不是直接传输给受众,而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经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将其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接受其影响的追随者,从而影响社会舆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传者”流程模式。

  在网络传播时代,由于信源的增多,新闻信息的海量,人人可以在网中传播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评价,在接受新闻信息时网民有很大的主动选择的自由去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无须经过中间环节的筛选,更无须“意见领袖”的影响来引导。网络时代形成了自由传播的新模式,极大的加强网民的自主性、自由性、互动性,网民有了更多的表达个人意见、体现个性的空间,网络已经形成为一个新闻信息传播分散的空间,网络给予了网民足够的话语权,网中的各种新闻信息,无论雅俗、美丑,是否符合社会舆论的要求,只要能吸引眼球、引起注意,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与接受。我们以网络博客为例。博客是由英文weblog(译作网络日志、网志或部落格)演变而来,是在开放源代码构建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中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的网络链接,是一种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方式。每一个博客作者都是一个传者与受者,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作为一种网络自媒体、私媒体或个人出版形式,因它缺少了传统“把关人”这个中间环节,有人称之为“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博客对传统传播方式具有无可置疑的颠覆性,使网络传媒更加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与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新闻传播专业机构的影响力与控制力。通过链接,网众可以越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与信源相接触,也可以随时改写所谓的“意见领袖”的意见。因此,在这里难以形成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的“意见领袖”。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网络传播引发的信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沙皇退位,个人抬头”的“后信息时代”,这时“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真正个人化的时代来临了。”15加之网民之间互不相识,新闻信息多得无从选择,网民凭借网络传媒技术的超链接、超文本性带来的搜索方便,往往穿梭于不同的网站,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选择新闻信息,什么新闻信息属于主流或支流?什么新闻信息重要或次要?网民做出判断的预设不再是“别人的意见是什么”,而是个人的自主判断、自我选择、自我分析、自由表达的加强。这就解构了经典“意见领袖”的说法。

  这一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媒介发展迅速,使受众对大众传媒的需求越来越。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