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万事娱乐平台-登录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11 07:11   

  万事娱乐平台-登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如火如荼,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关注新兴技术辅助教育活动,更是专注于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性发展。首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EITF2012)于2012年8月10日至1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为主题,汇聚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著名教育研究专家及教育技术领域领军学者进行学术成果的交流分享。本届大会收到高品质英文论文92篇,共200余名代表热情参会,并通过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并行分会报告等方式展开交流研讨,为全球的教育技术人构建深化交流新局面。本文对会议的概况及报告内容进行介绍,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专家的邀请报告进行解读,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总结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性启示。

  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SICET: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EITF2012)于2012年8月10日至12日隆重召开。该次会议的主题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意即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不仅需要技术的原动力,更要注重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性的应用及实践。本次大会包含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所、媒体界等领域19位知名专家所作的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43位学者在并行分会上做了学术交流,中国内地及港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是EITF的第一次会议,得到了全球华人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程序,会议论文集最终收录了92篇高质量的英文论文,主要围绕“促进教与学的新兴技术”、“构建教学环境的创新方法”、“信息社会与文化”、“虚拟学习和灵活学习”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交流。本届会议不仅仅是一次会议,更重要的是它企图促进SICET学会发展、创办EITF国际会议、提升杂志办刊质量,并以此三位一体的理念共同创建教育技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与国际接轨。会议以英文报告为媒介,不仅面向华人学者群体,更吸引全球相近领域的学者积极参与,增强该共同体的开放性和国际化。

  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教授John Burton博士针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了翔实的汇报。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始终是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主要战场及重点领域,随着时代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引领下,人性化服务的跨时代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John Burton博士根据时间断代讲述教育技术的发展:当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首先,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参与,更需要迸发协作的设计(分析、生产、评价、更新过程的结合);其次,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变现有设计理念下的教学系统,以帮助学生获取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压缩开发周期长且复杂庞大的教学系统,注重需求设计和智能技术在信息化教与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先生对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作了精彩阐释。他抛出问题:到底什么是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学习与教育是有区别的,学习活动与教育活动的性质完全不同,后者是纯粹的社会活动,前者可以是个体化的,也可以是社会性活动;两者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学习是获取知识和经验,教育是教与育,教是传递知识与经验,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应当注重在课堂的变革,而非学习过程。何克抗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自然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结构的核心,改变学校教育系统结构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至于如何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他认为信息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组成。课堂教学的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即“教材”)、教学媒体,要分析彼此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坚持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与“学教并重”的教学观念来变革;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有效运用组织教学内容的“宏策略”和“微策略”来体现,“宏策略”是要揭示学科知识内容中的结构性关系,“微策略”是强调在一节课内任何围绕某个主题来组织的教学;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应通过实现教师、学生、媒体三者之间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来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应通过采用超链接方式组织数字化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内容由线性到非线性,任意节点随意跳转,按需学习。

  悉尼大学教育和社会工作系的教授兼系主任、计算机化学习和认知研究中心联合主任Michael J. Jacobson博士介绍了澳大利亚教育技术研究的近期趋势与发展,他指出数字教育革命时代,澳大利亚将为其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提供最为便捷的网络、商业投资等,并与世界其他组织与机构合作。Michael J. Jacobson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任何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而非孤立,但对与技术市场密切联系的教育技术领域来说,该学科的多样性、交叉性要求大力加入技术元素以促进教育的跨学科交流,支持学习者在不同领域间的对话,因此团队合作在教育变革中尤为重要。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针对混合学习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作了报告,他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要与高等学校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现代化,此外,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急需改变:其一,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都停留在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基本局面,现代教学仍是传统模式;其二,投资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课程,其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李克东提出利用混合学习,即传统的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基于网络的在线(Online)学习的整合,通过调查研究寻找优秀案例,使用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研究案例,总结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将“learning from IT(从信息技术中学习)”转变为“learning with IT(在信息技术环节下学习)”,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变革,构建教师实践社区,开展网络调研与绩效评估,促进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Web 2.0给教育带来了无限新鲜,美国普渡大学的Timothy Newby教授从学生视角审视了Web 2.0工具。他指出美国教育教学遇到挑战:第一,教师容易高估自己的技术水平;第二,学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第三,学生对学习材料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趣味,而不清楚为什么能激发学习动机;第四,学习者积极参与媒体学习,但却忽视合作学习;第五,数字化技术使得处于信息化时代下的学习者与朋友和家人疏远了;第六,wiki是跨文化、跨国际时代下的潜在有效平台,基于wiki的合作学习设计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Timothy Newby教授设计的INSITE研究项目中,学习者使用Zoho Sheets、Google Docs、Google Lit Trips、Xanga、、Thinkfree、Prezi等Web 2.0工具,进行小组合作、写作练习、交流分享等,其两年以上完整的研究表明,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可基于wiki设计并开发合作平台以实现知识共享。

  教育中应用的技术纷繁复杂,云计算(Cloud Technology)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了“基于计算机的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基于互联网的教育(Internet Based Education)”,发展到“基于信息化基架的教育(Cyber Infrastructure Based Education)”,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在“云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指出统一信息架构(Cyber Infrastructure)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是基于信息化基架的教育,是教育科研云计算平台的前身。云计算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无穷益处:按需扩展,使计算更为灵活;集中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复杂度,技能学习智能化。这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无穷机遇,采用云计算技术架构信息平台,可消除“梅花桩”;系统互联资源、共享传递资源,高效培养专业化队伍,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资源和系统的消耗,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是一种便携式的个人信息终端,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电子学档的功能,这种云服务平台实例实现了从碎片化学习向连通化学习的转化,从根茎式学习走向全球脑,此项研究正从技术和教育视角重新审视学习方式变革,让我们深思学习评价变革,反思云技术给教育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韩锡斌副院长演讲的内容为“融合LMS技术,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他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开放网络课程的开发及使用现状,指出开放网络课程与校内课堂教学活动脱节的普遍现象,其解决措施即融合THEOL LMS技术,设计高效开发网络课程的平台,开发教育模型,架构技术平台,以实现课程平台共享于互联网络,课程内容交流于不同校际,课程活动传递于全国各地(如图1、图2所示)。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针对信息化社会进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作了精彩报告。社会信息化将改变人们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从而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传统学习方式以知识精加工为主,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要求和预设的知识单元顺序,逐个达到规定测试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掌握,这样的传统知识学习观将面临巨大挑战;他提出,信息化社会中,首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将以“知识贯通式学习”为主,即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同一学习目标下,从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出发,逐步掌握关键性知识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掌握;其次,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是差异化的,既有线性的路径,又有从点到面的扩散式学习路径;再有,课堂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知识迷宫,学生却不知如何在迷宫中不迷失自己,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匹配问题,而更多地转向如何理解问题情境与界定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等。重塑学习给了我们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后续设计并开发信息化社会进程中的学习系统做好理论模型研究准备。

  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的王淑艳教授作了题为“在线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的报告。她生动地介绍了在线教学的参与者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如何为职前和在职教师服务,以此展示信息技术与在线教学的整合的重要性。在线教学设计的研究使用行动研究法,根据ASSURE模式设计在线课堂教学策略:A——analyze the learner(学习者分析),S——state objectives(设置目标),S——select media and materials(媒体选择),U——utilize Technology,media and materials(利用媒介技术),R——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参与学习),E——evaluate and revise(评价完善)。基于此的模型设计了在线教学系统,借助课堂反馈、微博评述、论坛反馈、课后评价、参与者意见,用不同的交流工具创造灵活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交互促进在线课程的高效完成,明确课程目标并以足够的交互进行教学指导,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①]本课程帮助学习者体会在线课程整合技术的方法和意义;[②]课程活动帮助职前及在职教师掌握所需的技术技能;[③]课程设计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技术融入教学。

  我国台湾师范大学陈明溥教授对“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融入Alice技术的效益”进行了研究,报告中他认为:常用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包括Alice和3D等,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实验表明,将可视化工具Alice融入程序语言教学中,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程序运行的原理,并且合作学习比个体学习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成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达到较好的学习进展,并且提升学习的满意度和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实验过程中,技术的融合对初学者的影响不明显。他们的后续研究将致力于使初学者更快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首届EITF并行分会是大会的主要议程之一。参会代表从“促进教与学的新兴技术”、“构建教学环境的创新方法”、“信息社会与文化”、“虚拟学习和灵活学习”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43位专家学者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新兴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灵魂,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工具的研究开发、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等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构建教学环境、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始终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探讨了“促进教与学的新兴技术”,其中有来自我国立成功大学的陈立祥教授的报告“运用虚拟显微镜系统在医学组织学分析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张宝辉教授的“基于iMVT平台对中学化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圣约翰大学陈晓珺博士的“在线移动平台与历史教学的融合”,阿尔伯塔大学尹垠博士的研究“电子白板在现象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交通大学周围教授的“泛在学习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结合”,等等。

  普渡大学Timothy Newby教授介绍了IMPACT(Instruction Matters : Purdue Academic Course Transformation,普渡学术转型课程)项目,讨论了如何使传统大型的课堂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术小组,验证了学习者和教师的角色、学习方式等转型。北京大学缪容博士和她的团队在北京某中学的学生中运用Light-Up English系统研究英语学习,一改传统的学习模式,融合混合学习理念,工作日由学习者在系统中自主学习,周末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辅导,她指出创新的学习理念与方式能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混合学习模式——网络技术的融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导师辅导的模式适合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他们并打算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推广此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美国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站红教授研究美国大学生如何设计并应用视频会议技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视频会议教学的设计元素包括:关联、能力、丰富和文化,将它们体现在学习系统设计中,促进学习者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冯晓英博士深入研究了“支架式教学策略如何促进校际合作学习”,校际协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能够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其研究目的是设计和应用教学支架策略指导农村和城镇学校开展跨地区校际协作学习,其实验结果表明高强度的支架式教学更适合农村学校教学,中等强度支架式教学适合城镇学校教学。

  信息化社会发展迅猛,不同文化、习俗、理念在网络世界里触手可及。江南大学徐旸报告了“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如今已发展为“智慧校园”,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教学系统、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在此平台上领略异国文化与科技,融案例、理念、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将是教育教学中的新风景。国立中山大学庄雪华教授介绍了“TPACK——技术教学内容知识的内涵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创建了TPACK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为高校教师提供一手教学资料,集思广益,让教师能感受并领悟不同地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南京师范大学申灵灵博士报告了“教育技术学中的视觉素养研究”,当今社会已然是一个视觉的世界,需要市民有着较高的视觉素养,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共享离不开学者们对视觉素养起源、发展、核心的领悟。

  富兰克林大学杨翊博士作了题为“应用Facebook创建在线网络社区”的报告,Facebook为大学生提供了结识朋友、交流分享的社交网络,有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络。Facebook在教学应用方面可帮助建立友好的积极的社交网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助教学管理与支持协作学习。北京大学李秀晗就“微博如何促进非正式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微博作为一个实时更新与共享信息的平台,是Web 2.0时代下交流、合作、共享和灵活学习的重要平台,它备受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利用微博平台可促进高校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创建新型师生关系,设计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其他来自清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深圳大学等的学者对教育游戏、交互式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问题展开精彩研究汇报。

  本届会议是EITF的首届会议,“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成功地带给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无限新鲜血液,我们看到了教育技术的发展面临的众多机遇与挑战,通过大会报告,教育技术研究者从新的视角思考了变革。我们需要对教育信息化深入研究,从教育教学基本原理、教学设计基本模型来审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新兴技术不盲目追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思考数字化技术的恰当应用;还要探讨在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如何建设信息社会,如何发展技术文化,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终身学习理念支持的、协作共享的新兴技术更好地为教育变革服务。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发展促进了灵活学习、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更是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网络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对真实环境的要求、对实践过程的体验;而已成熟的Web 2.0和逐渐发展的Web 3.0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更促进教育变革,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为教育创新变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

  教与学的方法要从“传统教授型”转为“创新探究型”;要不断研究适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应多元化,而非传统的考试等单一评价尺度;要探索创新具有本国特色、学校特点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从国内外教育学者及专家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启示,教育的变革主要在于课堂实践过程的变革。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从三个维度考虑:创建信息化教学软硬环境从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变革传统教学步骤实现非线性教与学的过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在解决教育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当深入挖掘教育技术理论的支撑作用,紧紧抓住每个学科、课堂的活动导向与教学设计,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更深入、更线. 教育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协调发展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在东北大学开幕。来自200多所高校的主要校领导、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以及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建议及意见。本次大会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十多位来自全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分析报告,介绍了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基本调研状况,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和预测。由此可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1]-[2]。

  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3]-[4]。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信息技术对大学的影响正日益加剧,并且是深刻、非连续且复杂的,将影响大学功能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办公等),影响大学组织结构和文化变革[6]。

  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存在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速缓慢等现状。在国家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议的倡导下,可以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与国际接轨[7]-[8]。将服务器集中管理,采用虚拟化分配资源;建立整合的数据中心提供高速信息查询等业务;采用高可靠性的系统架构,保证处理业务连续、高效;建立高保障性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护数据安全;建立高安全认证体系,保证用户、数据可信。

  建立数据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行政工作方面提供便利。将分散的视频、音频、资料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中心数据资料库,利用校园网络,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处理公务、批改作业、回放视频等。既能降低信息化教学门槛,又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方便师生使用。

  高校应以集成、整合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交互为基础,在此之上发展各行政部门、各功能类型的系统软件,如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将学习、科研、办公协同融合,提高教学科研办公效率。高校信息化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应着眼于现有功能需求,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学校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师生数量、校区建设与系统平台开发等因素,规范现有系统软件接口,着重规范基础信息编码、管理、业务与运维服务等方面,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从国家层面予以要求,更主要的是各高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完整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关工作小组,完成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复杂性、前瞻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且要加强高校领导思想导向、理念、广大师生参与热情,集思广益,才能将这项工程做好、做强、做大。

  [1]蒋东兴,宓,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

  [2]胡晓玲.高校信息化规划基本流程及其绩效评估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4.5.

  [3]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2010.1.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2009.7.

  [5]梁培,韩锡斌,胡华,吴庚生.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4.

  [6]王婷婷,阳征.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英国早在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的观念”(Integrated Computers Curriculum)就是这项研究所提出来的,主要强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意识以及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法国也十分重视。法国教育专家指出:“在动态环境下,空间图形性质和几何教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早在1985年,法国就要求学生从小学第四学年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而且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设立到“科学技术”学科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软硬件环境的配备,为课程整合的良性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正所谓“突破现状是发展的必然。”。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2000年4月6日,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不仅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想适应的教育信息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这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还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层次的实际运用的矛盾、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与无统一标准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立足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信息技术的虚假热闹和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让信息技术平台真正促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推进新课改进行一些尝试。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2.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的教学向“以学定教”的学生主体方向发展。

  2.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所有学生发展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设:在信息技术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寻求探索之火的原动力大大增强,多媒体成其为聚精会神的心理动因,孩子们最大程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肯学、想学、会学的念头一再高涨,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拟创新点: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重要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提高,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难以忘怀的思维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以及思维的交锋、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本课题的研究先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如:国内的研究现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等。之后,通过相关调查对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明确情景的创设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作用,并通过寻找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途径来有效的将数学情景有效的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总结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最后,通过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

  1.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并大胆吸取借鉴相关文献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为展开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实际操作方案,通过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运用实践中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等。

  5.成果分析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操作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汇总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技术路线: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践研究——实验比较——形成结论——修正完善——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1)启动阶段:2018年5月到2018年9月,成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优质化》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调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研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实施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优秀论文、教师研究案例等,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负责人张瑞清,一级教师,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得过辅导站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镇级和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得了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曾两次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9月他参与研究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中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研究》经专家评审,通过鉴定;2017年9月他作为第一参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撰写的论文《浅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2004年5月荣获武威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小学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分别在《天祝教育》2010第3期和2014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刘生俊,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和《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互动课堂刍议》分别在《中小学教育》和《语文天地》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马维兰,二级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多次荣获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具有很强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2015年10月,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在省级期刊《教师》杂志第261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吴永珍,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13年,工作中善于钻研,曾多次获得辅导站各种奖励,现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撰写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发挥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2016年5月发表在《吉林教育》上,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易错题集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于2017年9月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18年3月,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多次研讨,最终完成了课题申报报告。

  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先进。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一体机、视频展示台;学科任课教师人均配备电脑一台,且已接入互联网。这些为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辅导站和学校领导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开学初提出了在我校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教学研究工作,我课题组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准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会议认为,根据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未来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全面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本着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方针服务,为基层组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服务的指导思想,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次会议所确定的总体目标,较之第五届理事会“九五”规划的表述,一是更加突出服务意识,以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二是更加强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会议认为,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会计监管需要从内部、外部两个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内部会计监管(也称会计监控,指的是会计对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外部会计监管(也称会计管制,指的是政府、社会对组织内部会计工作的管理控制)、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等。

  1、内部会计监管问题研究。具体包括: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确保组织的经济活动合规、有效运行;如何适应会计主体组织形式和规模的发展变化,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如何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和单位履行会计法规制度的控制标准(规范性标准或示范性标准);研究单位内部会计监控的形式与途径,建立并实施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2、外部会计监管问题研究。包括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主要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会计法规体系,为政府监管提供法律保障;研究政府监管的方式、范围,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如何完善政府监管的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问题;研究财政、审计、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部门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研究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研究政府监管与社会中介机构监管的关系;研究市场机制及社会舆论对会计监管的作用等。

  3、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披露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包括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专业核算办法在内的会计标准,进一步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和会计制度建设,继续研究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研究国有企业分步实施《企业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制定非财务信息方面的准则等),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研究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加大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研究力度;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及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及对策;财务报告的呈报频率及中期财务报告若干特殊问题研究;合并会计报表和分部报告问题研究;风险防范、表外风险及其披露问题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与评价标准研究;企业内部财务报告问题研究,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和财务信息的可读性研究。

  会议认为,会计诚信教育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建设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上市公司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正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会计职业的信任。为此,全面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构建会计人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会计诚信的氛围成为当务之急。

  1、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主要有:结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会计服务市场问题研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重点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2、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包括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框架研究和职业能力框架研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评价体系研究;会计人员执业纪律及自律机制研究;会计执业资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会计委派制实践中的理论问题研究。

  3、会计教育理论研究。包括会计学历教育、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研究,具体有:会计学历教育改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设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网络经济下的会计工作改革与会计创新教育、案例教育研究等。

  [1]迟恩宇,刘天飞,杨建毅,王东.网络安全与防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叶成绪.校园网中基于ARP协议的欺骗及其预防[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9-61.

  [3]秦丰林,段海新,郭汝廷.ARP欺骗的监测与防范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30-33.

  [4]孟令健.计算机网络安全ARP攻击行为的防范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

  [5]郭会茹,杨斌,牛立全.ARP攻击原理分析及其安全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6):5-6.

  [6]刘名卓,赵娜.网络教学设计样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3(3):79-86.

  [7]杨慧娟.网络课程建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5-38.

  [8]梅武成.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及推广运用[J].科技信息,2012(1):505-506.

  [2].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10):1589-1607.

  [1]刘国政,李芮,周菁华,等.我国芯片市场被发达国家垄断[N].经济参考报,2014-06-09,(5).

  [2]刘国政,李芮,周菁华,等.芯片企业投入不及国际巨头十分之一[N].经济参考报,2014-06-10,(5).

  [3]苏国斌.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亟待顶层设计[J].中国人才,2013,(9):24-25.

  [4]董晓英,董存田,杨颖.基于制造业信息化状况调查剖析“技工荒”的本质——兼论在高等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因素的重要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29-33,43.

  [5]牛佳吉.浅谈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11):64-65.

  [6]夏兰芳,戚晓鹏,等.省市级疾控中心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9):1306-1310.

  [7]买淑鹏,杨莉敏,等.我国公立医院卫生信息化人员配备现状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6,(6):60-62.

  [8]沈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3-7.

  (一)信息化工作再创佳绩。以构建“对外的宣传平台,投资者和老百姓的办事平台,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平台”为目标,创新为先,整合资源,便民互动,强化“北仑之窗”门户网站和各类数据库建设,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水平,不断推进政务管理水平,不断提供为民服务水平,“北仑之窗”网站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三年蝉联宁波市政府系统十佳网站。

  (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经市政府推荐,省委常委会确定,我区作为经济发达区与绍兴县、嘉善县、开化县一起被列入全省四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试出水平,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我办承担了此项改革工作的主要牵头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专门指定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深入乡镇(街道)开展调研,十易其稿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化解乡镇债务、村级组织运转机制等五大分系改革方案和23项配套政策,积极做好决策参谋,加强与部门协调,强化检查督促,认真抓好落实,为我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北仑召开,我区农村综合改革获得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行政执法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针对当前乡镇(街道)普遍反映的“权责不一致”的突出问题,从理顺乡镇(街道)权责关系入手,按照“行政执法主体与执行主体相分离,执行机构向乡镇(街道)延伸”的思路,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区级有关主管部门的部分行政执法权,区法制办和区信息中心加强配合,初步建立了行政执法综合工作电子网络管理平台,其中安全生产执法网络平台已投入试运行,下步将按照“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逐步推开首批五大类二十四项执法管理事项,在行政执法管理上探索了新方式,切实有利于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切实有利于提高乡镇(街道)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

  (一)严格把关,公文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公文制发力求科学、规范。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公文制发有关规定,以“压缩数量,提高质量”为原则,严把政策关、程序关、文字关、体式关和草拟、审核、签发、登记、送印、校对、试发、分发等各个环节,公文格式更趋科学、规范,公文可操作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了以文辅政作用。全年共编发各类文件4*期,其中区119期,通告4期,办公室文件134期,两办联合文件71期,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长专题会议纪要56期,均达到了规范化、高质量要求。二是公文运转力求及时、安全。全年共收到并送传阅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机要文件2694件,收到各类承办件485件、上级会议通知276件、传线件,无一差错。三是综合性材料求实求新。综合性材料是文字撰写工作中的重头戏。办公室在撰写领导讲话等综合性材料时,采取了先理清思路,列出提纲,并及时与区领导汇报、沟通,确保综合性材料政策性、实用性强,观点明确,体现领导意图,推动工作开展。一年来,共完成区政府工作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各类材料、循环经济会议、全区科技大会、抗台防汛及救灾自救工作材料、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汇报材料、全市卫生改革和发展汇报材料、工业经济会议、全区文体改革与发展大会、全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大会、经济形势报告会等区领导讲话稿及汇报资料,完成柴桥后所事件相关材料、市对我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汇总、政府信息公开资料汇编、区政府工作总结等材料。全年累计完成各类综合性材料200余个。

  (二)深挖潜力,信息调研成绩突出。一是调研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围绕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问题,及时制订办公室调研活动方案,围绕区政府重大决策的出台,深入开展了柴桥后所事件、抗灾救灾、政府工作报告、实事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应急预案制定、街道(乡镇)财政运行情况、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等专题调研,开展了重大会议的前期调研工作。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千名党员下基层调研”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农村宅基地置换调研等调研工作,探究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一年来共撰写各类调研报告30余篇。二是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初,制订出台了《北仑区政务信息考核办法》。办公室内部继续坚持全员抓信息制度。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报送网络建设,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及时准确地为区领导提供大量富有价值的信息,为领导掌握情况、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服务。一年来,共编发《要事摘编》2*期,《北仑政务信息》60期,直送信息78条,共向上级报送信息1*2条,其中市级采用215条,省级采用28条,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

  (三)立足全局,综合协调成效显著。综合协调是办公室的一大服务职能,我办始终把综合协调工作渗透到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一是认真做好办会工作。发挥办公室职能,及时研究协调重大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全区每月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安排、组织和服务工作。一年来,共承办区政府全体会议、全区政府系统干部大会、乡镇长例会、科技大会、安全生产会议、工业经济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各类重要会议30余次;承办区政府常务会议次、区长专题会议85次,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区政府常务会议办理流程,确保了会议的秩序和质量。二是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对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我办总是认真组织,多方协调,抓好落实,使各方面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提出合理建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华光不锈钢事件、白峰成林采石场事故、抗台抗洪救灾、禽流感防控以及群体性上访等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办公室同志能够始终站在第一线,全面收集掌握信息,摸清底细,努力出谋划策,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组织协调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办公室牵头设立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完善了应急机制,基本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及重点单位预案的制订工作。此外,为方便区政府领导日常工作,全年还编发了区政府月工作要点12期、周工作安排46期。

  (四)真督实查,政务督查取得实效。一是做好《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年初,办公室及时对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北仑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特别是对本届政府实事工程项目、20*年新增实事工程项目及市政府实事工程涉及北仑项目进行了细化、量化,明确了分管领导,逐项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并认真组织催办、督办。二是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督办工作。年初,及时召开议案提案交办会议,对议案提案进行分解落实,并通过文件、电话、走访等形式督促检查区政府各部门开展议案提案办理情况,确保了议案提案办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积极创新形式,实行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将“两案”办理情况上网公布,进一步增强了议案提案办理工作的透明度。67件议案(建议)、141件提案的答复工作已按时完成,一些代表和委员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实施或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作了合情合理的解释。三是做好重大事项和各级领导批示的督办工作。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专题会议等会议中确定的重要事项和领导批示件的落实情况。经常下基层检查有关情况,保证了政令畅通和上情下达。一年来,共完成市政府7件政务督查件的答复反馈工作,完成市政府领导90件批示件的答复反馈工作,完成区领导381条次批示的办理工作。

  (一)门户网站进一步优化完善。对“北仑之窗”门户网站成功进行了第八次改版,并对多个栏目进行了优化。如“本地要闻”作为重点栏目,改版后,由过去每天固定更新14条,改为每天即时20余条信息,最多的一天达90条,并开通自助短信订阅。目前,网站首页访问量已达到1560多万次,日均访问量超过3.5万次。

  (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为强化数据库的实用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整合数据资源,成功开发和完善了人口资源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文件库等三个系统。如文件库系统已收录了全区*年以来部分及20*年全部的党政文件。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已经投入运行,包括区政府工作机构及主要职责、区政府规范性文件、两案办理、办事规程、发展计划和规划、区政府实事项目、统计等11项公开目录,全部在网上公开。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建设政府应急系统,并已在突发事件中应用。该系统以无线与有线结合的方式实施,在现场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全面情况时,监测系统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且可以做到24小时运行,相关人员任何时间都可以了解事态,减少了工作环节和现场人员的配置。

  (三)部门信息化应用协同推进。平台、就业管理平台、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女排组委会工作平台、行政执法平台、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平台等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此外,结合新行政中心搬迁,完成内外网IP地址的规划和智能化系统建设,并实施中心机房搬迁方案,部署防病毒系统,确定全区电子政务系统合理的隔离方式,实施网上身份认证安全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在省、市相继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后,及时跟进,于1月初公布了我区各行政审批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共有37家单位实施157项行政许可项目。在公布行政许可项目后,又及时发文启用各行政审批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和备案事项办理程序作了明确。

  (二)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工作。全年审核区政府和办公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府公文27件。对20*年区政府及办公室印发的27个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21个文件保留,6个文件予以废止。完成2个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向市政府的备案。

  (三)做好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办理工作。共收到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复议案件8起,办结5起;承办涉及区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2起。

  (四)做好行政执法证年审和业务培训、申领工作。对我区49家单位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证年审,为192人办理、发放行政执法证。组织23家单位的148人参加市法制办举办的法律培训。

  (一)认真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处理工作。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健全完善来信来访处理制度。办公室同志都能按照各项工作制度规定和“六个一”服务承诺,认真履行受理、承办、督办、回复、归档等各项工作程序。1—11月,区长值班电线*件,其中市长电线件,群众来访940批2714人次,群众来区集体上访86批1510人次,去市集体上访15批2*人次,去省集体访2批11人次,无发生赴京集体访。

  (二)强化平台建设。为拓宽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对区长电子信箱进行了再次改版,并进一步规范区长信箱处理流程,完善了部门信箱,增强了区长信箱办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1—11月,区长信箱已累计收到群众来信4790余件,其中投诉建议类在规定期限内的办结率超过92%。目前“网络健全、运转协调、规范有序”的网上平台已逐步形成。

  (三)积极参与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主要参与了后所事件、各类安全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以及农村土地征用、城镇建设、企事业单位改革、辞退民师、涉法涉诉、农村改革等突出问题的处理工作。

  (一)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办公室作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单位,迅速启动并严格规范地开展先进性教育工作,提出了“规定动作要规范、自选动作要创新”的总体思路,及时组建活动领导机构,精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扎实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四个党支部,党员41名,党员参与率达100%。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原原本本学,重点通读、精读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在新时期保持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等四个专题学习内容,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报告会,学习篇目达39篇。在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党总支的优势,充分调动各党支部的积极性,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了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在20*年春节前,由党组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联系结对的3户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梅山乡2户特困户;20*年年中,完成了对梅山乡结对的危房户家庭的危房改造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进一步抒发了党员对党组织的热爱之情,展示了我办同志的良好工作风采。三是组织开展了“忆峥嵘岁月、走红色旅程”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言,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斗志和工作热情。四是接受了警示教育,通过让每个党员干部亲身感受、对比反差,达到思想受教育、心灵受震撼、警钟长鸣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到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分析评议严肃认真、整改提高求真务实,使办公室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全体同志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得以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办公室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班子成员与干部谈心制度、办公室内部工作交流制度、办公室与其他部门、单位及驻仑部队等的交流制度及办公室干部下街道、乡镇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办公室内部、办公室与其他部门、驻仑部队之间沟通交流的经常化;健全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保证了办公室干部下基层调研的经常化;进一步完善了办公室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了工作人员网上评价体系和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强化了网上服务意见投诉箱、民众服务意见箱、主任信箱、办公室投诉电话各项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真正在办公室内部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工作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三)党风廉政教育长抓不懈。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规定了廉政考核、情况报告、民主评议、巡视检查等内容,明确办公室主任对全室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重点抓好班子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廉洁自律;副主任负责分管科室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还注重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加强办公室内部沟通交流相结合,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围,重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平时做到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组织参加了《公务员法》学习,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北仑区、开发区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20*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精神。在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出去接受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廉洁意识。同时根据《关于印发〈北仑区(开发区)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的通知》(仑委办〔20*〕10号)精神,抓好牵头和共同参与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推进政府投资保廉体系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分管主任、责任科室,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⑴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究的目的和意义⑶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xx”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高校手机报是通过网络和移动通讯平台发送,由高校相关党政机关或学生群团组织部门创办、编辑,能够在手机上显示、应用和阅读,并服务于学生学习生活研究的多媒体资讯。目前按照技术类型,手机报可以分为短信、彩信、wap、ivr、3g等。据统计,目前高校手机报的实现技术形式主要是彩信和短信。

  相较于社会新闻媒体创办的手机报,高校手机报具有典型的校园特色:一是由高校相关党政机关或学生群团组织部门创办;二是由高校学生团队承办,内容围绕学校发展、团学活动等校内活动,附带生活娱乐和时事信息;三是信息发送多为免费服务,由高校自行承担,不收取订阅费和信息费;四是发送的频率多为旬刊或者月刊为主,更符合学生阅读习惯;五是发送对象群体定位于高校在校师生。

  当前,高校手机报已推广普及,成为校园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媒体。从面向青年学生的校园新载体、新媒体的角度看,它具有内容贴近性强,信息时效快,阅读多维度,体验多元性,载体便携和传播直达的特点。因此,高校手机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十分突出,能有效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信息传播是手机报的基础功能,即将各种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给目标群体的学生。根据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88亿1,大学生也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信息和转发信息。高校手机报传送主动、媒体多样、接收方便,与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栏甚至互联网站相比,信息传播效率更高。

  舆论引导是手机报的延伸功能,即手机报过滤信息噪音和杂音,主动提供正面真实的信息,逐渐产生主导性舆论2。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爆炸时代各种讯息充斥泛滥;同时,各类社会突发事件和事故频仍,干扰信息层出不穷。而高校手机报舆论组织统一,来源权威,可以引导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了解线.思想引领。

  思想引领是手机报的强化功能,即手机报媒体的宣传教育可以吸引、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高校手机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主题鲜明,覆盖广泛,能够促进广大青年学生产生共鸣和达成共识,引领主导方向和主流思想。二、

  “活性度”一般概念可以归纳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或者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表现出的程度和能力,这种程度和能力可以通过事物的组织结构、形式形态、性质内容等方面来具体体现和衡量3。

  高校手机报的活性度就是反映其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产生相关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具体而言,高校手机报

  通过形式编排、内容编辑、组织方式、发送时效等,对高校学生个体或群体产生反馈、互动、传播、扩散甚至吸收、强化等多种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行动和习惯等等。重视和提高高校手机报的活性度应为经过策划、选题、编辑、制作等流程发送到青年学生手中,对高校学生个体或群体产生反馈、互动、传播、扩散甚至吸收、强化等多种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习惯、思维和行为等方方面面。重视和提升高校手机报的活性度,就是要从高校手机报的特点和特性入手,有效提升高校宣传教育新媒体和新载体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作用,牢牢把握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广大青年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影响高校手机报活性度的因素是一个涉及结构功能的多因子集合,分析中除了传统评价之外,还要作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研。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