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欧皇平台开户_欧皇平台开户login注册登录页面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6 17:06   

  首页-欧皇平台开户_欧皇平台开户login注册登录页面近两年,社交媒体平台刮起了一股“精致露营”风,美图打卡、精致器具、乡野氛围等仪式感的打造与凸显,备受年轻人喜爱,也让社交媒体上的露营记忆发生了转变与拓展,强调野外探险与艰苦求生的早期风格不再是露营记忆的唯一表征。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璐与硕士研究生郭飞扬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刊文,从记忆理论的视角分析认为,社交媒体的新露营潮是以唤醒个人记忆的刻写为起点,以共享与协作的形式对集体记忆文本进行重塑,并在平台的强大算法助力下实现了对露营记忆的数字化整合。与此同时,社交媒体记忆生产中话语权的伪赋权趋势与主导权的争夺乱象,也导致露营记忆的生产与建构存在一定的记忆失真、失焦等问题。

  2020年可谓是“露营元年”,这不仅缘于露营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开始火爆出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随处可见热衷“晒”露营的人们,还因为当下流行的露营方式完全不同于早期野外求生型的露营方式。

  现下流行的“精致露营”更注重露营的美感、氛围感与仪式感,还兼具打卡、社交等功能,露营地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自行购买物品(如天幕、帐篷、氛围灯、气球、各种炉具、咖啡机、投影仪等)进行装饰,或者直接选择自己喜欢的、已装扮好的露营地拎包入住。人们在社交媒体记录、展现其露营过程与感受,使得露营的数字记忆实践愈发丰富。

  社会记忆是被塑造和建构的。近年来,数字记忆成为研究热点。以“露营”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出露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受关注度:小红书“#一起去露营”的线亿,抖音话题“#露营”的播放量达237.1亿次。以此为参照,本文试图在记忆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社交媒体平台的露营记忆是如何被唤醒、重塑并整合的,并探讨在记忆的生产与建构过程中,话语权与主导权是如何进行流转与争夺的。

  、荒野悬崖、风餐露宿,抑或细软草坪、三五好友、诱人美食,这些野外露营与精致露营的场景如何固化成为记忆?记忆又是如何进行更新与重塑的呢?

  一方面,现代露营成为都市人释放压力、缓解焦虑的“良药”。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处在生存发展必需与生命质感体验的双重矛盾之中,紧张与焦虑成为都市人的普遍心理。现代露营提倡亲近自然、释放压力、发现身边美好的价值观,成为人们逃离现实生活压力的途径之一。露营爱好者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也就意味着海量的个体文本唤醒了不同于以往单一探险印象的新露营记忆。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催化了个体露营记忆的生产与分享。个体内在的情感需求固然重要,但是个体记忆并不是孤立、封闭的,外部的媒介环境依靠强大的社会功能影响着个体记忆文本的生成。普通大众通常会利用大众传媒来了解超出自身范围之外的世界,并对其保持相当高的信任度,报道传达出来的价值观等会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同时,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中一些网络红人的分享与推广也进一步打破了露营是少数人荒野求生游戏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晒露营图片,分享野外体验,露营逐渐在现代人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此这般,关于露营的个人记忆文本被唤醒,并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共享与交流中互相影响,不断扩散。

  莫里斯·哈布瓦赫最早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强调集体记忆具有现实和意识两方面的属性。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记忆理论,认为集体记忆是“真正社会群体的记忆”,强调对于记忆的研究必须注重其社会性。在记忆的社会化建构过程中,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承担了较为重要的角色,其作为网络空间的载体为露营个体记忆的分享提供了媒介和技术支持,显见平台可供性对于集体记忆塑造的重要性。

  通过对小红书与抖音平台的观察,目前的露营记忆存在多样化的表现,既有危险地质与气候条件下荒野冒险类的特殊露营记忆,也有青山绿水、悠闲自在、精致美图的常规露营记忆。从平台的流量分布来看,常规露营因其契合现代都市人的想象与期待,并相对容易实现,在平台上拥有更广泛的网络拥趸,因此,常规露营一定程度上成为大部分网民对露营的固有记忆,特殊露营逐渐成为露营记忆的支流。

  露营记忆集体化与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将社交媒体上个体记忆的碎片一一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与规则进行整合与建构,这离不开算法的辅助与支持。算法的社会力量包括深入挖掘、分类和排序等,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专门设置露营的相关标签、话题,方便露营人群在同一空间内进行互动与交流,而平台对露营记忆的推送算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露营集体记忆的建构。

  当用户上传、分享露营视频并在文案中加上露营的特定标签,平台算法会自动汇集此标签内的内容并推送给关注此标签或有可能对此感兴趣的用户,被推送的用户有一定几率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继而露营的数字记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长期在同一标签内发布或关注相关内容的用户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群体,群体内的成员借助标签的连接功能进行社会交往、交换个体记忆,并逐渐形成趣缘认同。如此看来,在露营记忆刻写、重塑与整合的过程中,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提供虚拟化的交流空间,而成为数字记忆的媒介与载体,更借助多样化的数字技术影响着露营趣缘群体以及露营记忆的刻写与重塑。

  作为现代都市人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形式,多样化的露营活动与个体化的体验不断被上传、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形成庞大的数字记忆。基于社交媒体具有高交互性、协同创作、社群分享等特点,露营记忆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展演策略主要表现为符号化呈现、空间化建构以及媒介化美化。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在高度符号化的社会中,人们通过符号来表达观点和传递意义,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露营记忆通常都是借助各种符号来进行表达的。比如帐篷或天幕是露营最直观的象征符号,它们体现了露营爱好者休闲放松、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同时不同品牌的消费选择也象征着财富、身份与品位。类似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共同构成了露营记忆的完整表达。

  符号化传播是露营活动迅速火爆的秘诀。符号传播的关键在于沟通与互动,并在沟通与互动中构建符号间的交往关系,从而使得符号的表达含义上升至社会层面,形成符号化。社交媒体平台的露营记忆分享大多是文字、图片、短视频等符号的应用与实践,网友、粉丝与博主基于视频内容积极进行互动与交流,在传递记忆的同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传播露营文化、建构露营集体记忆的目的。

  社交媒体平台的露营记忆建构不仅涉及自然野外的实体空间,或曰指涉空间,还指向了构建空间,即社交媒体平台本身构筑的媒介空间。

  露营记忆的实体空间建构包含三个要素:人、物、自然地方。小红书平台露营类的分享笔记中,自然风光优美的郊外露营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精巧的野外休闲工具、品种丰富的美食大餐,还有优雅活力的都市人都是被集体记忆认可的露营空间必备要素。

  露营记忆的构建空间,也就是媒介空间包含了与实体空间对应的三个要素:人、分享内容、媒体平台。平台汇聚了不同个体的记忆数据,并采取标签化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塑造了露营记忆的虚拟媒介空间。露营记忆的空间建构是以用户分享与互动为基础,交流与互动时刻发生着变化,基于此的虚拟空间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当媒介已然渗透至当今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媒介化承担着四种角色与功能,分别是延伸、替代、融合和适应,而露营记忆的建构离不开媒介化的展演与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在时空范畴对人类的沟通能力进行了极大的延伸,社交媒体的连接能力让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进行有关露营体验的分享、互动与交流。其次,对露营有兴趣的网友通过观看他人的笔记、视频,进行熟人或者陌生人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实空间的人生体验与沟通需求。再者,参与露营活动的个体有较大可能将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露营体验上传到社交平台,这种日常分享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与社交的必选项。同时,平台也不断通过各种活动与智能推送等手段强化媒介化的融合与适应功能。

  随着露营逐渐破圈成为社会热点,露营记忆的建构从小群体的坚守转变为一场全社会的狂欢。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无法回避两个问题:一是当数字技术的赋权带来了记忆生产话语权的流转,记忆生产的主体是谁?二是当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记忆渠道,露营数字记忆的叙事框架表现为何?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露营记忆的现状,并有助于建构真实完整的露营记忆。

  长期以来,主体的权力等级影响着记忆的选择与塑造,社交媒体平台上露营记忆的生产与建构便是基于技术赋权的逻辑,平台用户只要在“#露营”标签内上传内容、分享图片与影像,便实际上参与了露营记忆的书写,正是这种无门槛的分享式参与带来了露营数字记忆的海量生产。每一个参与分享的个体都成为露营数字记忆的生产者。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个体表达权的释放,同时还导致了技术逻辑下平台对数据垄断与操纵的可能性。在“算法即媒介”的时代,算法驱动下的数据和流量成为参与记忆生产的门槛。记忆本属于人类,或是个体的,或是群体的,但是现在记忆生产却面临着被数据和算法操纵的情况,如果想要某个账号的分享记忆在“前排”,看似主动的分享背后是做数据的无形压力。

  数据达标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账号粉丝基数大,二是单条笔记流量大。而数据达标了的个体记忆因为在“前排”,能被算法推送给更多的用户,也会获取更多的点赞、收藏、评论等数据流量,从而在露营的集体记忆中具有更高的权重。此时,这些主体已经不再是普通用户,而是拥有相当流量与数据的网红或大V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露营记忆生产者固然包括所有的参与者,但话语权并不真正掌握在普通用户手中,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回归精英。

  为吸引更多流量,迎合普通人喜好的记忆文本作为流量密码风靡一时,露营记忆几乎都是由新鲜体验、美食美景以及轻松休闲等元素构成的精致露营,相关文本要么同质化、景观固化,要么与现实存在偏差。

  记忆是被建构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记忆时可能出现不同的框架,从而发生记忆的争夺。社交媒体作为记忆空间,为记忆的书写与争夺提供了场所,各方主体都在这个共享记忆空间进行意义表达与交换,以数字形态存储并在社交媒体传播的记忆随时可以进行修改、编辑、重写甚至删除等操作,而且所有操作都会在后台系统里留下印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只要服务器和存储器能正常运转,数字记忆及其生产流程将永久保存。因此,社交媒体平台之上不仅有大量可见的露营记忆文本,而且还留存着这些记忆文本的建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各种对抗与纠缠。

  比如,在“露营的本质究竟是探险还是享受”这一主议题影响下,记忆争夺围绕露营价值、露营地选择、露营装备等子议题展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于这些议题的争夺牵涉露营记忆建构主导权的归属,而对争夺的梳理有助于人们理解、书写完整的露营记忆。在社交平台的内在操纵下,露营记忆看似是在公开、平等的算法基础之上进行多视角、多来源的书写与建构,记忆主导权处于你来我往的动态过程之中,实则只有讨论不断、争夺不休,平台热度才不会消减,隐藏的数字资本方是永远的赢家。

  (载《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原文约11000字,原标题为《从“荒野求生”到“远方的诗”:社交媒体平台露营记忆的重塑、展演与话语争夺》。此为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传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