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天运平台-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5-12 01:41   

  天运平台-注册首页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制作同期声影片的再次兴起,我国引进了德国的“斯坦贝克”剪辑机。这是一种电机传动式剪辑机。如果把“手摇剪辑机”看作是“脚踏水车”,那么“斯坦贝克”可算是“水泵”了;如果把“手摇剪辑机”比作大马拉车,那么“斯坦贝克”就算是机动交通工具了。这种比喻可能不恰当,但很直观地描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变化。“斯坦贝克”不用手摇了,具有每秒钟二十四格的速度及快速前进、快速倒片的功能,减少了纯手工性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它没有解决修改剪辑点的困苦,剪余画面的头尾还需人工保管,调整结构修改画面还是难以丢掉那一本一本地转过来倒回去的繁杂工作。非线性剪辑系统则完全解决了以上的所有困难。

  剪辑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线性剪辑和非线性剪辑两种,线性剪辑是一种类比式的剪辑,剪辑按顺序剪辑步骤制作而成,以两台或者多台录放机同时作业,是一种连续性的剪辑方式。非线性剪辑是新一代的影片编辑模式,是将影像与声音都截取到电脑的档案中,运用剪辑软件处理所有的剪辑作业,非线性剪辑就是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剪辑影片,通过数字化的影片资料,剪辑者可以在电脑上利用各种软件来编辑影片,影片剪接,字幕,转场特效,多轨合成……等,都在电脑软件中完成。另外非线性剪辑系统有着多种特技功能,比如:升格、抽格、叠化、淡出、淡入、定格、调光等。剪辑软件有升级功能,设备成本较低,工作流程无需以影像顺序来安排,是一种跳跃式的剪辑模式,同时使制作出来的影视节目具有丰富的画面效果,非线性剪辑技术已经成为现今电视的制作主流。

  电视编辑早期被认为是简单的纯技术工作。现在的电视剪辑不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技巧。电视剪辑不仅是技术的熟练,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早期(1958~1966),

  “”带来挫折(1967~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21世纪以来,电视节目越来越重视画面的美感与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普遍使用,使得我国的电视节目视频画面丰富多彩。现在除了少数地方台还在使用线编外,大多数电视台都使用非编系统。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喜欢上了剪辑前不久借了一本傅正义写的《影视剪辑编辑技术》,受益颇多。使我开始逐步了解剪辑的发展史以及剪辑技术进步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影视剪辑编辑技术》书中第一章第一节中写到“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1895.12.28法国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下午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售票公映《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影片,取得极大的成功,宣告人类文化史上一类崭新的艺术,电影的诞生。1925.10.2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在伦敦,他的实验室里传送出电视图像,标志着电视发明成功。1903—1916年间,鲍特和格里菲斯运用分镜头拍摄,这才产生了专门的剪辑工作。

  在中国,影片剪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手摇四联套片机到“斯坦贝克”剪辑机再到非线性剪辑系统的变化。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手摇四联套片机。它完全是手工作业,看画面听声音以手摇速度为准,技术高能摇出每秒钟二十四格的标准速度,也能感受到它的正常效果;技术不高,手摇到哪儿就是哪儿了。修改剪辑点更是困难,一部影片几百个镜头,武打片上千个镜头,每个镜头剪下的头尾都要保管好,修改剪辑点时,要重新找出来,接回到原素材的状态后才能进行修改。修改一次剪辑点,从找画面到修改完成,通常要用一两分钟。手摇四联套片机因技术原因,一次只能剪十分钟左右的画面,每次剪好后,都要将剪好的样片一本一本地倒出来,再摇第二本。这种纯手工性的工作繁杂,费时、费力,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发展。而且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缓慢。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